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口罩徵用產能持續提高,每日平均達到820萬片。直擊生產口罩最外層的不織布工廠,每個月就生產200噸的布,比平常高出2倍,可供2億片口罩的製造。業者也揭曉口罩「防潑水」的秘密關鍵,且製造過程得通過20個關卡才算合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直擊防潑水不織布全台第二大工廠內部運作,機器吸取一顆顆白色小珠子,加熱融化後,2萬根纖維快速疊網,捲成一捆捆不織布,採自動化生產,每個月可供應2億片的口罩製造。
不織布工廠總經理陳加霖表示,訂單量大概有增加3到10倍,但因目前產能受限,所以大概增加2倍。台灣口罩產量衝上全球第三,更採一條龍生產,從原料聚丙烯就是由台塑供應,其中口罩的三層不織布還得發包給不同廠商來製造,像最外層要防潑水,中間層要對抗病菌,而最內層則是要吸水親膚。
實際測驗,不含碳酸鈣的布料來當口罩外層,第一層完全不會滲透,第二層則是呈現水珠狀,第三層是完全吸水,就因親水力高才能保持乾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口罩眉角要注意,像防潑水就得小心纖維的鋪網要平均,還有原料必須採用100%聚丙烯。陳加霖解釋,沒有聚丙烯基本上就沒辦法防別人的口水,就會把別人的口水吸進來,造成病毒有可能被呼吸道吸收;很多進口部分都有加碳酸鈣,而碳酸鈣一般都會造成皮膚過敏。
有人謠傳用酒精噴口罩外層就可重複利用,但其實第二層的靜電力已衰退,且防堵病菌的效果也會跟著大減。而成品最後仍得通過5公斤的拉力測試,厚度也得嚴格在0.25毫米以下,零零總總20個關卡才算合格。陳加霖認為,透氣度比較重要,因透氣度會影響到口罩成品的呼吸困難度。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2003年台灣的口罩廠不到5家,但就在SARS爆發後,大家開始有警覺心;遇到H1N1時,進出口量反而創下新高;直到2017年出口價還飆到3.2元,幾乎是進口價的5倍之多,還外銷到香港跟日韓。
陳加霖說,人力不足部分目前都請求軍方支援,大概有7到10位來幫忙做包裝,在經濟部的協調下,目前供貨是完全可滿足需求。經濟部的目標是下周全台口罩日產量要達到920萬片,MIT廠商也全都動起來,24小時不停機把產能拉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