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好的時尚編輯?《ELLE》總編輯盧淑芬的生活哲學

蘇聯文學創始人馬克西姆・高爾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曾說:「如果你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還有對你美好的記憶,該有多麼愉快啊!」這就是我見到傳聞中超時尚氣場的《ELLE》總編輯──盧淑芬(乖總編)的感受。

乖總編不僅是《ELLE》總編輯,同時也是赫斯特(Hearst Taiwan)全媒體編輯長,旗下管理三個媒體平台:ELLE、Harper’s BAZAAR、Cosmopolitan。沒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留著一頭俐落短髮的她,嘴角不時揚起的燦爛笑容,溫柔之下堅定的眼神和語氣,讓我深深地被她所吸引,並更加好奇著她的一切,是否也如大家所看到的那般欣羨或想像中美好?現在請和 Wazaiii 去一探究竟,乖總編勇領時尚數十年來的心情歷程,以及她眼中所看到的新變革。

▲(圖/Adam Tristan攝)

 創作之前,先懂得「品味生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年,你在事業或生活上的目標為何?」

『我希望再多學習、多吸收,但不只限於跟工作內容有關的事物,而是多方面的嘗試和體驗。

要做一個好的時尚編輯,你一定要懂得生活。假如你是喜歡咖啡的人,要懂得品嚐或製作咖啡;若你是注重健康的人,要去想該如何調配自己的生活方式,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好」,是作為一名時尚編輯最核心的出發點。如此一來,才能在記者會中找出吸引人的切角,傳遞給讀者。大家會翻閱時尚媒體,是因為它帶給你美好與夢想,看完一篇文章、欣賞完一組照片,會感到開心、想像自己變得更好,更享受生活的每個片刻。

在追求流量的過程中,難免會忽略這些事情,但一定懂得「品味生活」,不然我們可以是任何媒體,我們就不會是時尚媒體。』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如何在低潮期重新找回對生活、工作的熱情?」

『我也曾經有過低潮期,像是在工作上遇到瓶頸、難以突破,或是覺得待辦事項處理不完、事情堆積如山,但還是要試著去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美好。比如說有天早上沒有會議,我就提早一站下車,到喜歡的咖啡廳買咖啡、邊散步邊欣賞路邊的櫻花樹,短短幾分鐘,就能感受許多生活中的美好。不見得要花一個鐘頭去做個Spa,才能獲得滿足,想想平時喜歡什麼,讓它們成為你的充電瓶,在面對困境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倦怠、感到惶恐。

很多人常問我一個問題:「小乖,妳怎麼有辦法在這個行業待二、三十年?」雖然時尚產業累人又高壓,但我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其實我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當初也無法想像自己居然能在同一份工作待這麼久,但我想,之所以可以撐下去,是因為身處在變幻萬千的媒體業,每天都有排山倒海的新訊息要看,邊看就會邊想:「這設計背後的想法是什麼?」、「品牌居然會辦這樣的活動?」大概就是靠著這份「好奇心」,讓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每天都有變化、每天都有新鮮的事物等著去挑戰。』

「您人生的重要排序為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我來說,自己、工作、家庭都在同一個水平上。若一定要排序的話,因為父親過世的關係,我會把媽媽排在最前面,像是週末放假時,我會先把時間留下來陪媽媽,剩下的時間再去想自己要做什麼事情。除此之外,其它事情對我來說都同等重要。』

「有辦法同時兼顧嗎?」

『盡力,但有沒有完全兼顧有時候是別人的感覺。對我而言,我覺得在能力範圍內,我都努力做到最好了。』

 乖總編的「帶」人處事哲學 

「十年前,你覺得『成功』是什麼?」

『十年前,我希望把《ELLE》打造成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時尚媒體,無論是內容、銷售、廣告抑或客戶都要全方位兼顧,而最核心的關鍵就是「團隊」,所以如何領導他們,對我來說格外重要。如果我能幫助編輯們完成目標、成就大家,對我而言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我發現自己的團隊變得很厲害。在《ELLE》的這段時間,零售、廣告和議題操作上,一直都備受外界肯定,而這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並不單是因為我,我很喜歡這種「滿足感」。

我在回到《ELLE》接任總編輯之前,曾在《Harper's Bazaar》擔任三年的總編。事實上,一開始接任「總編輯」這份職位的時候,我正打算離開時尚產業。那時候,對於當總編這件事,我完全沒有概念,也從不認為這個位置會由我來擔任。回顧在時尚產業的二、三十年,畢業後,因為前輩們的引薦而有機會擔任時尚編輯,一路從資深時尚編輯、主編到總監,我認為自己該做的、能做的都做過了,好像無法再玩出新花樣,所以當時才想離開媒體業,試試看創立品牌。然而後來發現,創立品牌並不適合我,因為我喜歡「新鮮」和「速度感」,品牌半年一季,而雜誌是以「月」計算,時間感完全不同。

其實我不太知道該怎麼定義「成功」,我反而覺得「成功」聽起來像是要做給別人看的感覺,「你是總編輯,你好成功喔!」這種話對我來說並不重要,「滿足感」才是我看重的事情。』

「身為主管,你帶領團隊的哲學是什麼?」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發掘每個人的長處」。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主管最重要的就是「用人」、「用長處」,讓每個人發揮所長,他就會成為團隊中重要、能夠展現潛力的螺絲釘。有時候他可能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我會協助他一起尋找自己的專長。

我也是在生了小孩、當了媽媽之後,才對「當主管」這件事有概念。過去我一直是很自我的人,容易忽略別人的感受、不太理解他人的想法。有了孩子以後,我才深刻體悟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長。』

「你教育兒女的方式也是如此嗎?」

『是的。我不會刻意培養孩子做什麼,我希望他們對事物有很平均、不同面向的接觸,並從中找到喜歡的事物。

這可能和我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他們一直都很放手讓我去嘗試任何想做的事,不會在我身上加諸主觀意識,像是「女孩子做這個不好」的想法。我覺得「懂自己」很重要,倘若你永遠在滿足別人的要求,便無法真心把事情做好。發揮自己所愛,才會做到最好。』

「如果家人不支持自己想做的事,該如何溝通?」

『我覺得只要你認真做、持續做,最後能夠打理好自己,時間久了,家人就會放心了。』

我的母親以前常說:「這樣行嗎?」、「每天都到三更半夜才回家」但媒體業畢竟不是一般的工作型態,長輩很難馬上理解。其實他們擔心的是你無法照顧好自己,只要你在工作上能讓他們安心,有機會和他們分享有趣的事情,像是採訪名人、搶先看品牌新品等等,久而久之,父母就不會這麼操心了。

長輩絕對希望你好,只要你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越來越好,他們也許看不懂工作,但讓他們看見你的成長與進步,就是最好的說服法。』

 數位時代,沒有極限 

「過去十年間,你所身處的時尚產業,歷經什麼最劇烈的變化?」

『首先,是媒體傳播訊息的方式,尤其『社群平台』的出現讓一切開始產生劇烈的變化。

過去能夠進入時裝週會場、親眼看秀的人,大致分為「時尚媒體」及「專業買手」,簡言之,只有這行的專業人士,才能在第一時間欣賞大秀、最快接觸當季的潮流趨勢。十年前、二十年前的秀場時代,有些品牌甚至會要求攝影師簽保密協定,要求照片不得提早外流,避免被抄襲、模仿,每一季的新作品都是重要機密。而如今數位時代當道,很多秀開始直播,不同於以往等媒體和買手(Buyer)看完、消化以後,再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傳播給大眾,現在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最新的單品及潮流趨勢。然而,若當設計師端出太過深奧的作品,一般大眾會無法理解,便導致現在Runway上較多基本款單品,如此一來消費者才能直觀的去想像服裝穿在身上的模樣。我認為傳播方式的改變多少影響了設計師表達品牌的模式。

另外則是精品品牌集團化。二、三十年前,多半是設計師持有自己的牌子,創立品牌的人即是擁有者,所以設計師的彈性較高,也擁有較多自主權。但現在多數設計師成了受僱者,在不同的品牌間流轉,品牌的核心概念很容易被明星設計師改變。』

「以往觀看時裝秀,只需要靠雙眼感受,現今卻得拿著手機發即時動態。對於這樣的轉變,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最主要是無法專心看秀,因為去到每一場秀的現場,你代表的不只是「個人」,而是整個「媒體平台」,必須兼顧所有「任務」。過去的時尚編輯得專心看秀,秀後消化並產出內容。現今的時尚編輯得同時兼顧撰文、攝影和發即時動態,並在最快速的時間內完成。』

「你認為平面媒體轉型為數位媒體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為何?」

『我覺得是「速度感」。因為平面媒體是月刊的形式,可以吸收完資訊,再消化、產製內容,而數位媒體則必須即刻做出反應。

但我認為時尚媒體不能單做表象、即時的東西,還是得做一些較深入的專題內容,所以編輯內心的執行架構要很清楚,才知道該如何去分配哪些東西是快的、哪些議題是消化過的、哪些內容是需要重新再製的。』

「你認為現今的時尚媒體應該著重什麼?」

『傳播方式改變後,「量體」變得極為重要,例如:粉絲團的規模、追蹤人數,可以觸及到多少人、你的受眾有多少人。媒體的影響力開始被「量化」,然而在追逐觸及最大化的同時,也要學著去調整自己的傳播語言和角度,才能達到「客觀」、「宏觀」的思維。

現在的時尚編輯大致分為兩種:「數位原生編輯」與「平網整合編輯」,兩者之間需彼此協調。數位編輯本身對「數字」比較有概念,也會將「成效」擺在首位,但有時候為了達到傳播聲量,得做大眾化的內容,並非指大眾化的東西不好,但一定有所侷限,故在追求量體的過程中,需不斷地摸索、掙扎。而我認為找到「量」與「質」之間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時尚媒體不僅是傳播渠道,身處在商業板塊中,必然存在「競爭」的問題,而在這場比拚中,利益關係人可能是品牌或廣告主,所以決策前的衡量、拿捏相當重要。經過這幾年的變化,一些品牌和廣告主會開始思考:是否單純看量體來決定合作?還是要考慮品牌的特色、傳播內容和觸及的受眾特性?在世代轉變的過程中,很多人會迷失方向,但我認為最後還是得回到品牌核心,會發現有些聲量是不需要的,是「虛」的。』

「網路對於新訊息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請問你是如何調配自己的時間和工作量?」

『數位時代裡,沒有頁數限制,你是沒有極限的,簡單來說就是「沒完沒了」,你很難幫自己設限,告訴自己「到這裡就好」。這樣的情況下,「團隊合作」更加重要,每個人各有所長,有屬於自己的觀點和敏銳度,畢竟鮮少有人可以百分之百掌控全局、不遺漏任何東西,所以最終還是得回歸團隊,如何在臨時的狀況下吸收資訊、產製內容,並做到互補、培養彼此之間的默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做一個「剛剛好」的人 

「過去十年,最感恩的一件事是什麼?」

『很感謝公司給我這麼多機會以及對我的重視,如今才能升任總編輯這份職位,發揮我的能力。』

「十年後,希望自己仍保有哪些特質?」

『正向、樂觀、好奇心。』

「如果可以對十年前與十年後的自己各說一句話,你會想告訴自己什麼?」

『對十年前的自己,我會說:「妳很努力,真的很棒。」;對十年後的自己,我會說:「做一個『剛剛好』的人就可以了。」

現階段來說,在各個面向上,我們都是被「目標」所驅動。比如說你要達成KPI,就得更拼命。在許多資本主義的企業文化裡,你今年做得很出色,達成百分之百的目標,明年老闆就會要求你做到105%,就算景氣不好,你也得做到,沒有老闆會說:「我們今年賺五塊,那我們明年就繼續賺五塊就好啦!」我知道這番話,一定有很多老闆或主管覺得我不懂狀況,但於我而言,我希望十年後的自己能夠放下這些,做一個「剛剛好」的人就好。』

後記:

我還記得,大學時經常上網搜尋乖總編的專訪和影片,在文字和畫面裡想像自己成為時尚編輯的模樣,那時候的我,大概沒想過有天能親自拜訪乖總編、親手寫下關於她的故事。

我在乖總編身上,看見如孩子般的單純,她能穿透生活周遭的每一處角落,發掘細微、簡單卻讓人會心一笑的美好;我在乖總編身上,看見堅毅無比的精神,她堅守編輯這份崗位二、三十年,用熱情、用愛、用文字帶領讀者進入浩瀚的時尚殿堂;我在乖總編身上,感受如朝陽般的溫暖,她有種神奇的魔力,讓人想道盡自己的煩惱,聽完乖總編的一席話,那些不安好似都能迎刃而解。

那天看著乖總編,我想著:二十年後的我,會走到哪裡?還會是時尚編輯嗎?還能保有一顆強烈的好奇心嗎?能撐過一次又一次的時尚變革嗎?

我們都無法預知未來的模樣,但至少,我們現在做的事都別讓十年、二十年後的自己後悔,那就好了。

延伸閱讀:

|Wazaiii看秀零時差|Kenzo 2020秋冬大秀 : 新任創意總監 Felipe Oliveira Baptista 初登場

中國精品市場之於全球精品市場

|Wazaiii看秀零時差|Christian Dior 2020秋冬大秀 : I SAY I ,不是你想的那種口號女孩

【本文由 Wazaiii.com 提供《ET FASHION》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授權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