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嘉晏/綜合報導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日前宣布,英國將進入抗疫第二階段「拖延階段」,不再檢測每個有症狀的人,讓國內一定人口染病達到群體免疫,不積極作為引發議論。有網友對此把全球防疫路線歸納成「台灣防堵路線」及「英國減災路線」,並以「賽局理論」進行解析,文章一出,也吸引了近5千人次轉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防疫策略,這是個賽局,也是個賭局。」網友林亭旭日前發文表示,英國會採取「物競天擇」的消極防疫,原因很簡單,其實就是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他認為,每個國家都想採取對國內最好的動作,但這對全球來說未必就是最好,每個國家都想全面防堵疫情,但絕大部分的國家都自知在現實中很難辦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PO把防疫路線分為兩個代表路線,一個是「台灣路線」,採取「邊境防堵、死守要塞,少數進來的火星及早撲滅,後方交給堅強的內部醫療體系。」另一種則是「英國路線」,輕症不篩檢,重症則交由政府處理,就像是「敵人已經進來,防線撤守到城市內,打城市游擊戰,請大家生病就待在家,不要拖垮國家的核心戰力。」只要大家願意配合,估計死亡人數在數十萬上下即可停損。
他表示,世界各國的策略都介於這兩者之間,例如南韓就是偏向台灣路線、東南亞和非洲偏英國路線,還有其他中間的,例如美國及歐盟各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指出,台灣是海島國家,有守住邊境的可能性,所以政府選擇守住來往機場和港口的旅客,入境後再進行檢疫隔離。然而,防疫是會有成本的,以我國為例,除了提高國民意識外,也取消了許多大型活動,犧牲了龐大的經濟,換取人民健康,「這是個取捨,以台灣人的立場來說很好。」
原PO也說,但這類的防疫措施是基於幾個前提的,「第一,邊境好守,能守住大部份的入侵。第二,民眾願意配合,普通醫療普及。第三,假設疫苗能做出來,不必永久防守,希望一年能有疫苗。」
林亭旭表示,歐陸國家會選擇城市戰,是因為歐陸邊境相連不好防守,迫不得已才選擇城市戰,以減災為主要考量。但是英國明明和台灣一樣是海島國家,照理來說也有本錢和台灣走一樣的路線,英國最終卻是「不切斷隧道、照常生活」選擇經濟,明顯就是做了賽局下的考量。原PO也畫出賽局下的四種結果如下:
結果一
全世界的國家都全面防堵,升級戰時緊急狀態。除必要公務人員,所有人關在家裡一個月,食物軍方配給。
優點:病毒很快能控制下來,不會蔓延。一個多月即可控制疫情。
缺點:全世界經濟斷鍊,大量公司倒閉,約等於金融海嘯。
總評:長痛不如短痛,全世界國家+100分,各國均分。
結果二
全世界都採減災,輕症全面在家休息,重症拉出來隔離。經濟活動照舊。一年內死亡約一億五千萬人口正負一億人。
優點:病毒一年內感染全球人類,而後存活的人擁有群體免疫力,後期R0值急速下降。經濟些微受損,但因死亡大部份為年長者,各國社福費用下降,人均生產力上升。
缺點:人道危機,全世界回到無抗生素的時代,生病就靠自身免疫力康復,撐不過的就死掉。
總評:全世界國家0分,各國沒輸贏。
結果三&四
部份國家減災,部份防堵。這就是現況了。疫苗快速一年內出現的話,防堵國家+200,減災國家-100,因為病毒流竄全球,不會消失。防堵國家社會穩定,國家名聲上升,經濟短期衝擊,社會信心快速恢復。減災國家白犧牲了,一年後大家都有群體免疫力,之前的2%白死了,國家從傷痛中走出需要一陣子。
但是如果疫苗出不來,或是數年才出來,那減災國家-100,防堵國家-300。減災國家扣分是一樣的,反正都是要得病。但防堵國家從天堂掉入地獄,花費大幅防堵成本,但最終還是破城,而因國家在邊境戰已花費大量國力,卻等不到疫苗支援,力盡城破。跟生孩子,吃自然產陣痛加剖腹產癒後全餐一樣慘。
總評:疫苗時間決定台灣是天堂,還是地獄。英國已經沒差了,註定要死數十萬人。
原PO總結表示,儘管結果一和結果二對於全球來說是最好的結局,但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辦到的事,「全面防堵只需要有一國不配合,其他國即便撲滅,也會再度境外輸入。全面減災,全世界經濟為重,把弱者全部淘汰,對活著的人會有心理創傷。可能經濟確實損害較小。」
他說,若這是個各國齊心、人人自律的大同社會,那早在中國疫情爆發時,中國就應對外求助,並且內部進行戒嚴管制,全球挹注資源,讓病毒絕跡,「但這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現實。還有道德風險,就是如果預知全世界會支援,那本國就可以不用花太多資源在醫療體系上,反正世界會支援。」
他指出,結果三和四就是目前的世界現況,成敗就取決於「疫苗出現的時間點」了。他表示,疫情的世界線存在著兩個分岔點,第一個是病毒是否能在中國徹底消失,疫情沒撲滅就注定造成全球大流行,第二個分岔點就是疫苗出現的時間了,「這兩個分岔點,決定了世界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