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文萱/台北報導
雲林立委李應元農曆過年時曾舉辦愛心活動,提供熱食給需要的弱勢朋友。他說,自從小學念書時,就開始發現貧富基層之間的差異,初中、高中及大學,開始接觸反社會書籍及社會運動,便產生關懷弱勢族群的信念。
李應元說,他從小開始注意到弱勢族群,由於當時的年代,社會階層仍有相當大的差異,「當時是2個很明顯的社會階層」,但小朋友碰在一起,無論是打架、玩耍都會一起,他便開始觀察,「去思考為什麼他們生活那麼好」,才發現農村生活中的資源仍有不足。
「初中、高中念了歷史、反社會的書,就了解到原來這是制度問題。」李應元說,以前在鄉下念書時,並沒有省立醫院,生活周遭的親戚生病時,都得要遠赴台中沙鹿,才能有較好的醫療設備及資源,但幾個親友生病後,也只是惡性循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應元說,他年輕看到的現象,即一生病就要賣田去治病,而比較嚴重的病,甚至要窮盡家產,還不一定能治好;因此,他就讀台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開始接觸相關領域之後,「去看這個社會怎麼設定制度」,希望讓一般貧窮生病的人,都能享有一般保障。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應元說,在就讀大學時,他開始接觸社會運動,當時民國60幾年,台灣社會慢慢在轉型,對於社會參與漸漸強化,加上救國團藉由社運深入鄉村,讓年輕人開始參與社會運動。
當時,黨外人士看到政府壟斷國家資源,便開始尋求改革。李應元說,熱衷於公共事務的人,就在那時受到薰陶,他也在那時加入,與黨外人士共同結合成民主運動,「一方面是權力解放,另一方面也是經濟解放」,因為當時有太多特權人士、與黨相關人士擁有經濟及資源,顯得社會分配相對地不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應元並以歌曲「感恩的心」為例,認為「生命是一個偶然」,就像塵土來到這個世界。於是,在全世界都尋求民主化之下,他開始投入社會運動,關注弱勢族群,「勞工農民比較弱勢,所以我們會寫文章關心;勞工發動抗爭,我們也會去聲援。」至今,他仍不斷協助弱勢族群,希望盡一份心力,替弱勢族群發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