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樹學堂訊/喜歡白環鸚嘴鵯 愛上藍磯鶇

圖、文/胡綺萱、楊春吉

【榕樹學堂訊】人與自然對話,環境權才能實現;而對話的開始,就是從近處,開始生態調查及記錄,瞭解它們後,再來談週遭生態保育,或許才是根本之道。

所以,榕樹學堂以這個原則為中心,開始了「內湖四期帶狀公園」等地區的生態調查及記錄。

102年3月17日上午,我們又來到了「高雄燕巢義大醫院」;在這裹,我們與小啄木、褐頭鷦鶯、灰喉山椒鳥喜相逢後,接著與白腹藍鶲、白環鸚嘴鵯以及藍磯鶇約了會。在這三種約會對象裹,我們喜歡白環鸚嘴鵯、愛上藍磯鶇,對於白腹藍鶲,則急於知道它的真面目。

一、白環鸚嘴鵯
影片www.youtube.com/watch

二、藍磯鶇
影片www.youtube.com/watch

三、白腹藍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簡介/出自於廖本興著/台灣野鳥圖鑑-陸鳥篇/晨星出版)。

黑臉鵐
屬名: 鵐屬 英名:Black-faced Bunting 別名:灰頭鵐
生息狀況:冬、普

特徵
*虹膜暗紅色。上嘴近黑,下嘴粉紅,先端深色。腳粉褐色。
*指名亞種E.s.spodocephala(灰頭黑臉鵐)雄鳥繁殖羽頭至頸、上胸暗灰色,眼先及頦黑色。背面灰褐色,有黑色縱斑及二條淡色翼帶,外側尾羽白色。腹以下白色,脇略沾黃,有黑色縱紋。雄鳥非繁殖羽,頭上、耳羽有褐色斑紋,眉線淡色。雌鳥頭上、耳羽灰褐或褐色,頭上有黑褐色縱紋,有些個體具灰色頭央線,耳羽外緣黑褐色,眉線、頰線巫白色,顎線黑褐色。腹面白色,喉至胸有灰褐色細縱紋,胸側、脇黃褐色,有黑褐色縱紋。
*E.s.personata(黑臉鵐)雄鳥繁殖羽頭、臉灰綠色,眼先及頦黑色,眼後有黃色細眉線,頰線黃色。背面灰褐色,有黑色縱斑及二條淡色翼帶,外側尾羽白色。喉、胸、腹黃色,喉、胸、脇有黑色縱紋,下腹中央至尾下尾下覆羽白色。雄鳥非繁殖羽眉線淺黃色,眼先及頦不黑,顎線下緣黑色。雌鳥似雄鳥非繁殖羽,但頭上、臉部略帶黃色,有黃白色眉線及黑色顎線,腹面羽色略淡。
*E.s.sordida似指名亞種,但雄鳥頭、頸、胸灰綠色,腹至尾下覆羽黃色較鮮明。雌鳥眉線、頰線及喉偏黃色。

生態
繁殖於西伯利亞、朝鮮半島、日本、中國東北及中西部,越冬至中國華東及華南、海南島、台灣、印度東北、尼泊爾及中南半島北部。出現於海岸至中拔山區之草叢、灌叢、蘆葦地及農耕地,於地面或草叢中攝取草籽、種子等為食,亦食昆蟲。性機警,遇干擾即飛進草叢或灌叢中隱藏,活動或飛行時常露出外側白色尾羽。

白腹琉璃/白腹藍鶲
屬名: 白腹藍鶲屬 英名:Blue-and-white Flycatcher 別名:白腹姬鶲
生息狀況:過、稀

特徵
*虹膜黑褐色。嘴、腳黑色。
*雄鳥背面藍色具光澤,翼、尾端黑褐色,臉、喉至上胸近黑,下胸、腹及尾下覆羽白色。
*雌鳥背面大致灰褐色,翼及尾羽略帶褐色,喉中央及腹、尾下覆羽白色,胸、脇灰褐色。
*雄幼鳥頭、頸、背及胸灰褐色,翼、尾及尾上覆羽藍色。

生態
繁殖於東北亞;冬季經中國東半部,南遷至華南、馬來半島、菲律賓,生活於闊葉林、次生林等環境。春、秋過境期單獨出現於離島、海岸至山區之樹林、公園等地帶,喜停於視野開闊處,追捕飛蟲為食。

藍磯鶇
屬名:磯鶇屬 英名:Blue Rock-Thrush 別名:厝仔鳥 生息狀況:留、希/冬普

特徵:
*虹膜黑褐色。嘴、腳黑色。
*雄鳥頭、頸、胸、背至尾上覆羽大致深藍色,翼、羽黑色,腹以下栗色。亞成鳥背面及腹面具淡黑及近白之鱗班。
*雌鳥背面灰藍色,腹面淡灰褐色,密布黑色鱗斑。
*亞種M.s.pandoo(藍腹藍磯鶇)雄鳥全身深藍色,翼黑色。

生態:
分布於歐亞大陸、東亞、東南亞及非洲,有留鳥及侯鳥。台灣有2個亞種:M.s.philippesis(栗腹藍磯鶇)為普遍冬候鳥,少數留鳥於台灣海岸礁岩地帶繁殖。M.s.padoo(藍腹藍磯鶇)為偶見之迷鳥。兩亞種有雜交個體,體色似藍腹藍磯鶇,但腹或尾下覆羽參雜栗色。
出現於平地至中海拔之海濱、疏林、農耕地。喜停棲於突出之海岸裸岩、屋頂、電桿等顯著處,站姿挺直,常上下擺動尾羽,鳴聲婉轉多變。於地面活動時,以跳躍方式前進,攝取昆蟲、植物種籽及果實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