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
作者/李不白
摘自/《時尚宗教學》
原本祭祀大地的中元節,何時變成了我們今日熟知的鬼節?這要從佛教入華說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佛教自漢代進入中原地區以後,也把一些新的觀念融進了中華文化,比如「十八層地獄」的觀念。地獄系統的進口,連帶著閻羅王、魔鬼、餓鬼、孤魂野鬼一起進口到中土。
在佛教進口以前,《禮記》說,魂氣歸天,形魄歸地。漢人傳統上認為人死後,會前往那個叫做「黃泉」、「陰間」的地下世界,那便是人死後形魄集中居住的聚居地。
佛教在漢代傳進來以後,給中國人普及了更成體系的地獄觀念,人死後到地獄報到,根據業報接受不同的吃苦待遇。
當然,佛法的確慈悲,即便是在地獄裡吃苦的鬼魂,它們也有權利出來享受短暫休假。每年的七月十五,在佛教裡便是鬼魂離開地獄,出來放風、探親、休假的時間。最開始,這得感謝目犍連尊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犍連尊者是佛陀門下的弟子,他的母親在生前為富不仁,又濫殺牲畜,每天吃肉,死後自然去了地獄,還獲得了餓鬼道的待遇,經常飢渴難耐。目犍連尊者在神通中發現老母親的生活艱難,特地去送飯,不料飯剛碰到嘴巴,就化成煙霧消散於無形。尊者當然很傷心,於心不忍,就跑到佛陀跟前,諮詢解救母親的辦法。
佛祖聽了尊者的訴苦以後,便仔細跟尊者分析。根據佛教的觀念,餓鬼道的待遇,是出於因緣報應的客觀規律,單憑個人力量是很難改變的。除非到了七月十五這天,剛好是出家人的「解夏日」,也就是出家人結束夏天階段的修行,出關休息聚會的時候。在這天,師父們結束閉關,心情放鬆、時間充裕,順便反省檢討自己的過錯。「撞日不如擇日」,這天正好可以召集大德高僧,為墮入餓鬼道的老母親念經祈福。
目犍連尊者聽後照辦,邀請高僧大德在這天集中祈福,還專門放了幾個大盆,用來盛裝宴請與會高僧的水果和食物。最後,目犍連尊者的亡母終於順利解脫。七月十五,於是成了佛教的盂蘭盆節。在梵語裡,盂蘭盆的意思便是解救倒懸的鬼魂。在這天,祖先的亡魂有了安妥,高僧大德得到供養,人、鬼、僧俱開顏,可謂一舉三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鬼道與人道
人有人道,鬼有鬼道。只有在清明節、中元節等節日,主角才從人輪到了鬼。不過,人有群分、物以類聚,鬼也有分別。清明節主要是祭祖,每家每戶都有先輩,定期祭祀,供養食物乃至BMW、別墅(這當然已是現代人的特別關愛了)。中元節當然也懷念先祖,但更兼容並包沒有專人祭祀的鬼。從個人的小家顧及別人家,不得不說是更廣闊的人道了。
如果說,定居在陰曹地府的鬼魂,雖然日子辛苦,還不至於飽受居無定所的勞累。那麼,飄無定所的孤魂野鬼,雖然免去了地獄的刑罰,但孤獨遊蕩,又無子孫惦念,做鬼生活也毫無歡樂可言。
《聊齋誌異》裡有位著名的孤魂野鬼,叫做公孫九娘。主人公的故事並非瞎編胡造,而是來自「于七之亂」,當時滿清軍人濫殺無辜,山東境內橫屍遍野,儼如地獄。公孫九娘便是當時被殺而成冤魂的。因為偶遇前往濟南城辦事的萊陽生,便囑咐他收拾屍骨,葬回祖地。但沒想到,等萊陽生到了以後,才後知後覺―亂墳崗上野草叢生,根本就找不到九娘的屍骨。於是悻悻返回,公孫九娘對此無法原諒,即便做過幾日夫妻,但一氣之下再也不與他見面。
像公孫九娘這樣的孤魂野鬼,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擁有自己的合法住宅和良好的居住環境,最好莫過於回歸故鄉祖地,享受子孫親戚的定期祭祀。中國人葉落歸根的傳統向來如此,鬼也不例外。
除了這類因為大屠殺而造成的冤鬼以外,其他的孤魂野鬼,更多的是意外掉進水裡的,落入虎口狼胃的,誤入深山老林的。佛家放焰口 時便有文章細數,那些命喪異鄉的清官、屍首不全的將士、難產雙亡的母子、香消玉殞的宮女,甚至那些天庭無名、地府難容的修道人,都有可能成為孤魂。總之,孤魂野鬼生前職業不一,來源多樣,遍布士農工商僧道。舉凡因為天災人禍而意外身亡,並且無人收屍、無人祭祀的,皆有極大概率成為孤魂野鬼。
為了解救這些孤魂野鬼,中元節變成了各路和尚和道士的主場。中元節把這群孤魂野鬼也納入關懷計劃,專門為它們這個特殊群體發明了一些習俗,比如放河燈,任其飄蕩,引領掉進水中的怨鬼,從幽暗進入光明。又如燒街衣,捎給遊蕩在街角巷陌的遊魂,讓它們也能禦寒。
當然,老百姓也不管佛道兩家的各自理論,也不管中元節和盂蘭盆節的不同淵源,過著過著就混作一團。反正在這一天,主角都是鬼魂,人類都是配角,不管佛祖的信徒還是老君的門下,都會在這天幫助落難的鬼魂,找回安定和歡樂。一個節日,各自表述,終歸歡樂。
★本文經三民書局授權,摘自《時尚宗教學》
博客來書籍資料: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036?sloc=main
三民書局書籍資料: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58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