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總是鬼打牆?先認識「焦慮型、逃避型、安全型」人格

▲▼情侶吵架。(示意圖/CFP)

▲戀愛不順利的人,總是重複著同樣的模式,透過「依戀模式」可以更加瞭解自己。(示意圖/視覺中國)

文/《依戀效應》

【你是哪一種依戀模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類在嬰兒階段就會與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顧者)產生「依戀效應」,這能幫助脆弱的嬰兒多多親近父母,從而保護他們免受危險並得以順利生存。根據依戀理論,嬰兒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會形成「依戀模式」,這將影響這名嬰兒往後一生的情感發展和行為,也會影響他與親密伴侶的相處方式。

常見的依戀模式有以下三種:

「焦慮型依戀」

在你小的時候,你不確定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顧者是否會滿足你的需求,因此形成這種不安全的依戀模式。焦慮型依戀者常常渴望得到關係伴侶的高度親密、認同和回應,但又難以信任對方,因此並不斷尋求安心感。你和伴侶之間的關係可能是「你追他跑」。你的自尊心可能不夠。你容易過度公開一份感情,並在面對傷害或別離時缺乏韌性。 你對任何拒絕、遺棄的跡象都十分敏感,因此可能會不斷要求另一半做出讓你安心的保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逃避型依戀」

這是另一種不安全的依戀模式。在你小的時候,你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始終不夠體貼,未能提供你可靠的照顧,因此你從小就學會:不要對任何人抱持希望。你在親密關係中容易不舒服,並壓抑自己的感覺。你很難真正信任他人,或坦率表達自己的情感。 你總是渴望高度獨立,希望自己在情感上能自給自足,不要過度依賴親密關係。

「安全型依戀」

這是一種健康、安全的依戀模式。在你小的時候,你的父母或其他照顧者能適當地回應你的需求,因此你完全信任他們。你在長大後,即便遇到人生挫折,也能以無比的韌性克服問題。你能夠充分表達自己,順利掌握與他人的溝通技巧,並對親密關係感到十分自在。你相信人類基本上都是善良的,並通常假設他人的舉止是善意的,並不會擔心被遺棄或與他人離得太近。你容易發展出良好的信賴關係,並與他人保持長期的穩定關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照理說依戀模式會是持久的,但卻不保證永遠固定不變。據美國相關數據統計,75%的人在一生中會擁有相同的依戀模式,但25%的人的依戀模式卻會發生變化:他們可能會從不安全依戀模式轉變為安全依戀模式(或者相反)。人生每個階段中重要的人(像是戀人、心靈知交、人生導師等等)都還是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依戀模式。重大創傷事件、心理治療、育兒經驗等等,也都可能使一個人的依戀模式產生變化。

★本文經三采文化授權,摘自《依戀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