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 心臟會突然噗通『烏白跳』、又快又亂,還會胸悶、顫抖、喘不過氣……。」小心,這可能就是心房顫動的徵兆!然而,梗塞性腦中風病友中有1/4的人患有心房顫動。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蔡文欽醫師與高齡整合照護科許晉譯醫師聯手透過健康講座,希望喚起長者注意心房顫動的風險,早日篩檢遠離中風的威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十月二十九日為世界腦中風日,花蓮慈濟醫院日前舉辦「預防中風.從心開始」健康講座,由心臟內科蔡文欽醫師與高齡整合照護科許晉譯醫師分享,讓民眾認識心房顫動與腦中風的關係以及如何發現、照顧這兩種疾病。現場還提供一百名,年滿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做心房顫動篩檢體驗,僅需30秒就能完成新型單導極心電圖篩檢。
心律不整就是心臟跳動不規律,太快、太慢,或忽快忽慢,都是不好的現象;其中又以心室上頻脈、心房撲動、心房顫動較常見。心臟內科蔡文欽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心房顫動在台灣成年人的盛行率約1%,即約有23萬名患者,年齡愈大,風險愈高,有七成的患者是65歲以上長者,且男性大於女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文欽醫師指出,目前治療方式主要以藥物控制及電氣燒灼術兩大類。而花蓮慈院最新引進的冷凍氣囊消融術與電氣燒灼術在原理上略有不同,但目的都在消除肺靜脈中不正常的電氣反應。蔡文欽醫師說,冷凍氣囊消融術就是利用冷凍的原理,在肺靜脈與心房的交界點,用冷凍低溫的手法畫出阻絕線,將肺靜脈內不正常的傳導線路截斷,將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可以治癒。
花蓮慈院心臟內科團隊在2017年引進冷凍消融儀,是東台灣領先可以提供冷凍氣囊消融術的醫學中心。蔡文欽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的病人經過冷凍氣囊消融術或電氣燒灼治療後,有機會可以停掉抗心律不整藥物,或減低劑量,改善生活品質。蔡文欽醫師也提醒,心房顫動的病友除了按時服藥外,保持充足睡眠、規律生活、心情愉快,也得避免過量的茶及咖啡;也提醒眾人,天氣漸涼,尤其長輩得記得多帶件外套,注意身體保暖,避免溫差大引起心血管疾病。
其實,心房顫動和腦中風也息息相關,心房顫動的患者中風機率比常人多五倍,且心衰竭和死亡率也較高。高齡整合照護科許晉譯醫師表示,腦中風分為梗塞性及出血性兩種,其中有八成病人屬於梗塞性腦中風。心房顫動佔梗塞性腦中風總數的1/4,屬於嚴重度高的中風原因。這些患者中,竟然有半數患者是中風發生後才發現有心房顫動。
而有些心房顫動患者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根本不知道自己心臟亂放電,因為心房無法排空血液,導致血液沉澱,留在心房內進而形成血塊,血塊隨著血液流進腦部引起梗塞性中風,就醫後,才被確診,延誤就醫黃金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晉譯醫師表示,保守估計65歲以上高齡者,至少4%有潛在性心房顫動問題,80歲以上更攀升到10%,所以及早發現、及早預防很重要,以避免腦中風發生,引起失能。若是65歲以上老人,患有多重危險因子者,包含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 心衰竭、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可以進行心房顫動篩檢,如一日兩次,每次30秒測量脈搏連續十四日、配戴智慧型手錶或是就醫配戴心電圖檢測,早期發現心房顫動,進而避免中風發生。
若是心房顫動的病友,許晉譯醫師提醒,除了避免中風發生外,注意心房顫動控制,以及心血管疾病之預防包括危險因子控制與共病照護。目前治療藥物有新型抗凝血劑,能降低中風、重大出血的風險,且安全性高。
許晉譯醫師也分享台灣腦中風協會制定的腦中風口訣「臨『微』不亂」,加深民眾對腦中風症狀的印象,包含「臨」時手腳軟、「微」笑困難、講話「不」清楚、別「亂」快送醫,盡速就醫把握治療時機。
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表示,形成心臟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種,心律不整、三高、不良生活習慣,包含抽菸、飲酒,使心臟產生了壓力。而心臟不好,血液循環就會不好,腦也會不好,期待鄉親學到照護心臟、身體的秘訣後,成為未來的祝福,因為心好,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