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任以芳/台北報導
文化大學今(7日)舉行馬習會五週年,如今美選後,中美關係可能重新洗牌,兩岸是否有重新談判可能性?對此,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認為,「兩岸復談不是理論問題,也不是兩岸自己的問題,而是夾在中美關係架構下。」言下之意,台灣很難掌握自己話語權,兩岸復談長路漫漫。
馬習會五週年研討會,與會嘉賓有前總統馬英九、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春山、東亞所名譽教授邱坤玄、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等人。會議主要聚焦當年馬習會的有響力、秘辛以及美選後中美關係和兩岸僵局怎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認為,兩岸談判路漫長,主事者意願很重要,是否有可能來一個蔡習會?他指出,談判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必須有一個僵局,是雙方無法容忍的僵局,大家對無秩序狀況已經無法容忍就可以來談。
劉必榮說, 第二個條件是雙方體認,靠其一己之力無法單獨解決此一僵局。光有僵局不夠,如果對方認為可以解決就無法談。第三條件是雙方覺得現在談比不談好,認為對方是有彈性的,這樣談判才可能發生。讓強者來談。
要如何運用僵局?劉必榮說,「僵局是權力的遊戲,可以透過結盟、升高衝突的方式膨脹權力,製造僵局,讓強者來談。比如,陳水扁時代使用過烽火外交,但是時機要對,否則成為過街老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必榮表示,弱者也可以把握自己權利增強的時候開啟談判。增強時去談較「謀和」,完全弱勢是去談是「求和」,還要知道什麼時候是最佳談判時刻,但這是最難的觀察與掌握。
至於如何解讀,「雙方體認靠其一己之力,無法單獨解決此一僵局?」,劉必榮分析,現今大陸很多政策做法,比如,對台政策、M305航線等,顯示北京認為自己可以單獨解決,沒有和我們談必要。造成兩岸後續無法繼續對話原因之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岸有復談空間嗎?劉必榮首先指出,這件事雙方都得負起責任,一起促成復談條件的發生。假如要談了,兩岸重新開機,還是必須「先易後難」再來一次。
劉必榮最後強調,「兩岸復談從來不是理論,也不是兩岸自己的問題,而是夾在中美關係的大架構裡面,我們到底有多少話語權?當外部勢力介入,獨派氣勢高漲,兩岸政治談判要取得國內共識再上路,恐怕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