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一點訣 找機會被栽培

圖、文/非池中藝術網

學生畢業後,在藝壇裡闖蕩,要面對的難題不只是「如何維繫創作熱情」、「如何養活自己」,還有「面對選擇時,如何做出適當的抉擇」。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老師楊北辰說,一開始畢業,當然要努力讓自己生存下去,但如果有了選擇,他有三點建議。

要願意降低價格 換取被栽培的機會

第一點,要願意降低作品的價格,去換取被栽培的機會。如果今天畫廊找上門,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定價怎麼定?楊北辰建議,先降低價格。他以雕塑解釋道,假設年輕藝術家評估辛苦創作的雕塑,應有五萬元價值,也以五萬元定價,便代表畫廊必須以十萬元在市場上銷售,「基本上很困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北辰表示,如果年輕藝術家仍舊堅持原價五萬元,畫廊評估藝術家知名度低,定價又太高難以銷售,便會放棄與藝術家簽約,「你就失去機會了」。但如果年輕藝術家肯降低價格,定價兩萬五,站在畫廊的立場來思考,藝術家雖然沒知名度,但是作品質優、賣相好,價錢又漂亮,就或許會決定簽約銷售,「你就換到機會了。」

作品盡量賣給畫廊 而不是藏家

換到了機會,也就換到舞台。楊北辰的第二點建議,年輕藝術家開始有舞台後,作品的銷售,盡量賣給畫廊,而不是藏家。賣給收藏家與畫廊,乍看下都是將作品銷售出去,但對年輕藝術家而言,其實有很大的不同。

年輕藝術家要累積的是能見度,以及正向的評價。「如果收藏家願意花三萬,畫廊只能出兩萬買我的作品,我會選擇賣給畫廊」,楊北辰解釋道,把作品銷售給畫廊,畫廊為了銷售作品,便會規劃展覽、媒體宣傳、博覽會參展機會,再進而將作品銷售給藏家。在這個銷售流程中,年輕藝術家的知名度與評價,便會緩緩上升,形成正向循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假若選擇直接賣給藏家,楊北辰說明,會有兩種可能;第一種,這位藏家是收藏型藏家,買了作品,就擺在家裡,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就沒有機會再推廣、被看見。第二種狀況,則是市場型的收藏家,買了作品後,便馬上轉手丟進拍賣市…更多內容請看https://artemperor.tw/focus/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