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木材自給率不到1%!專家要靠5原生樹種「7年提升至5%」

▲▼林試所發布「翻轉台灣木材自給率,台灣原生樹種成救兵」。(圖/林業試驗所提供)

▲蓮華池研究中心台灣肖楠種子園。(圖/林業試驗所提供,下同)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台灣木材仰賴進口比率高達99%,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今(9日)提到,台灣林地面積約220萬公頃,但木材自給率卻低於1%。為降低我國對進口木材倚賴,預計2027 年將木材自給率提升至5%,將以相思樹、櫸木和香杉等五大台灣原生樹種,建立台灣人工經濟林發展基礎,以期翻轉台灣木材自給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試所表示,台灣木材長期倚賴進口,針葉樹以紐西蘭與加拿大為主要進口國,闊葉樹則以馬來西亞最多,主要供應家具、合板、紙漿等。一旦木材出口國對台灣限量出口,難免造成民生困擾,如2018年加拿大森林大火即影響木材出口。

林試所說明,台灣每年木材需求量為600萬立方公尺,108年台灣木材生產量約3.6萬立方公尺,僅占需求量的0.6%。為降低台灣對進口木材的倚賴程度,避免木材短缺引發國計民生的衝擊,農委會預計2027 年將木材自給率提升至5%,林試所預計以相思樹、櫸木、香杉、台灣杉與台灣肖楠等五大台灣原生樹種,建立台灣人工經濟林的發展基礎,以期翻轉台灣木材自給率。

▲台灣肖楠種子園後裔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試所指出,提升木材自給率,主要須改善人工林生產力的不足。台灣過去砍伐天然林的林地約42.7萬公頃,雖都栽植為人工林,但缺乏經濟性的栽植計劃,人工林每公頃的木材蓄積量目前僅132立方公尺。林試所期望導入經濟性人工林的規劃,在國內現有的人工林裡,取10至11萬公頃作為經濟性人工林生產專用,如此則經濟性人工林面積約占台灣森林面積220萬公頃的5%,將輪伐期定在30年為目標,每公頃的木材蓄積量可達到600立方公尺。

林試所強調,目前聚焦五個樹種,包括相思樹、櫸木等二種闊葉樹,香杉、台灣杉與台灣肖楠等三種針葉樹,正著手進行優質造林苗木培育,未來人工林造林將可採用經過育種選育的優質苗木,該苗木培育預計明年陸續進入人工林,三至五年內可擴大進行人工林的商業栽植。

▲台南照興相思樹種子園。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試所表示,這五個樹種常用來製作家具、地板材、結構材等,在目前市場價格名列前茅,具有高經濟價值以及適合台灣地域環境、生長快速等多重優勢,其中香杉、台灣杉更符合經濟性人工林,以每年每公頃20立方公尺的生長收穫,最終30年可收穫可達預定之高經濟效益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