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示警百年一大震「快輪到台北」 氣象局出面回應了!

記者李宜秦/台北報導

台灣10日晚間9點19分發生芮氏規模6.7的地震,全台有感且多處最大震度4級,地震搖晃時間長達15秒,導致國家警報大作。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這次屬於大型板塊隱沒型地震,週期為百年一次,預估下一次可能是台北、宜蘭地區,震度可能會超過5。對此,氣象局表示,以歷史文獻推論地震是否發生較無科學根據。

▲李錫堤教授警告大型板塊隱沒型地震的週期為百年一次,下次的震央地區可能是台北。(圖/記者李毓康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局指出,地震深度77公里,震央位於宜蘭外海,宜蘭、花蓮、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南投、台中、苗栗、雲林、嘉義皆為4級;基隆、台東、彰化、嘉義、高雄、台南皆為3級;屏東及澎湖為2級,連江縣1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2月10日的地震屬於隱沒板塊內部型地震。(圖/氣象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錫堤指出,10日晚間的地震屬於隱沒板塊內部型地震,台灣位於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板塊間,而菲律賓板塊從花蓮外海延伸到歐亞板塊底下深處,到台北、宜蘭時深度約7、80公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錫堤說,1815年也發生大型板塊隱沒型地震,震央位於台北、宜蘭,而台北1909年發生規模7.3地震,深度80公里,震央位於新北市中和,而大型板塊隱沒型地震的週期是「百年一次」。

因此,李錫堤強調,台北地區2020年應該要再留意有類似情況發生,到時台北、宜蘭地區的震度可能會超過5。

氣象局表示,學者的提醒是好的,但地震無法預測,且台灣地震科學觀測史僅100餘年,因此以歷史文獻推斷地震是否發生,並沒有科學根據,學者的言論只能做為參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講解強震。(圖/記者姜國輝攝)

「以我個人判斷,地鳴全台都有感到地鳴,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上午受訪時指出,從今天早上5點多開始就再也沒有餘震發生,甚至規模小於4的餘震也沒有發生,昨天有說過,隱沒帶地震它的地震序列衰減非常快,且隱沒帶地震所發生的餘震規模相對會比較小,2點15分5.56稱為最大餘震,其實位置跟主震位置有點差異。

陳國昌分析,在9:21、9:27地震跟4.8餘震發生後,有5個餘震是規模小於4的,發生位置在主震附近甚至在主震邊,應該在同一個構造上,但從晚上12點後到1點多規模4.1地震有點向南偏,偏的角度由東偏南,到2點15分規模5.6地震位置已經到東南方向,若用地理上來看,跟宜蘭縣政府距離拉到31.3公里,所以後面接下來從5.6地震後面接下來有3個小的餘震,有1個在原來主震附近。

陳國昌表示,當然需要再仔細研究分析,或者有更多資料佐證,認為主震後續規模5.56地震是另一個構造,被主震序列地震所引發,也是隱沒帶地震,不過它偏南,深度變淺只剩下60幾公里深,可能是另一個構造。他也強調,有很多學者專家認為地震偏少、能量釋放不夠,因此推測可能有更大的地震,但地震沒辦法預測,每年有時候多有時候少,並不一定,現在長期一年平均3萬6千次到4萬次,也有一年2萬多次,也有一年5萬次,取決於當年有沒有發生非常大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