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今(22日)正式發表「2020台灣國家鳥類報告」指出,這是台灣第一份由政府部門、大專院校及民間組織共同完成的鳥類生存狀態的評估報告,內容提到,有15種度冬水鳥的數量在下降,這些都是台灣自然環境劣化的警訊,又以宜蘭最嚴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呂翊維指出,鳥類活得好不好,是一個國家環境是否健全的指標。許多重視環境健全和鳥類保育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印度、南非、澳洲和紐西蘭,都會定期整理鳥類調查紀錄並發布「國家鳥類報告」,作為環境狀況的重要基礎資訊,也是環境劣化的預警機制。
呂翊維表示,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仍積極配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生物多樣性相關國家報告。「2020台灣國家鳥類報告」整合台灣長期透過公民科學和監測調查的鳥類類群和特定鳥種,首次報導其族群狀態、數量變化趨勢、受威脅程度,以及保育策略與行動,這份報告要告訴大家,台灣的鳥類們活得好不好?數量是變多還是變少?等狀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說,鳥類是生態系最重要指標之一,生物多樣項調查完整長久,盼此報告出版後,後續其他生物類群,包括魚類、哺乳類、兩棲、爬蟲類,甚至植物等都可透過報告呈現,進而了解現況處境,讓生物多樣性更能得以保存。
學會指出,全台灣有確切紀錄的野生鳥類共有 674 種,其中有52種鳥類的生存受到威脅。29種繁殖鳥類的數量在減少,有15種度冬水鳥的數量在下降,這些都是台灣自然環境劣化的警訊。此報告分成三大篇,一「特定類群」,如繁殖鳥、度冬水鳥、繁殖燕鷗及遷徙猛禽。二「特定鳥種」,有黑面琵鷺、黑嘴端鳳頭燕鷗、黑鳶、水雉、八色鳥、小辮鴴、山麻雀、草鴞及熊鷹等9種鳥類。最後是「保育議題」,探討鳥類可能的受脅原因及未來的保育策略,包括氣候變遷、濕地喪失與劣化、野鳥販賣、農藥毒害、外來入侵種及海鳥混獲共6項議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會提到,「2020台灣國家鳥類報告」集結許多台灣在地鳥類的監測與研究,更有許多由民間長年來累績的公民科學資料,這些資料是完成國家鳥類報告的必要條件。以eBird Taiwan賞鳥紀錄資料庫為例,已有近3900人貢獻鳥類觀察紀錄,並累計超過47萬3千份賞鳥紀錄,是全球排名第7。「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也累積超過780萬筆鳥類觀察紀錄,有以上大數據,才能知道這些鳥類的數量多不多、活得好不好。
至於15種冬水鳥數量下降有哪些?呂翊維說,大部分都是會在農田出現的水鳥,如小青足鷸、田鷸等常見水鳥,特別是在宜蘭,數量下降最嚴重,不過,因現在沒有「農地資訊」,只能推測這些鳥喜歡在這樣的區域活動,未來還要觀測是否有此趨勢。另外,該報告詳細內容跟資訊,鳥會表示,還在做最後處理,電子檔將在近日公開於網站讓大家自由下載,以後每2年會更新一次。
其他人也看了...
國家鳥類報告封面刻意選「烏頭翁」 專家曝背後用意:牠們很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