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基督教芥菜種會打造「社區共享櫥櫃」,全台53個據點在1個半月累計收到超過2千公斤的食物,且不同於去年結合企業為捐贈主力,今年來自民眾的捐贈數量,是去年的3倍。同時芥菜種會指出,COVID-19大流行期間,讓社交孤立及孤獨感增加,推動「微笑愛鄰舍」行動,呼籲鄰居彼此主動打招呼、多準備一個口罩給忘記帶的路人等,不因戴上口罩而阻礙溝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督教芥菜種會表示,4年前開始推動社區食物銀行,以「食物不浪費,打造無飢餓社區網絡」的理念,目前在全台有393個據點;而今年首屆「鄰舍節」延伸了分享食物助人的概念,首次打造「社區共享櫥櫃」進入社區。
如今全台53個「共享櫥櫃」,在1個半月累計收到超過2千公斤的食物,且不同於去年結合企業為捐贈主力,今年來自民眾的捐贈數量,是去年的3倍,代表有更多的在地力量興起,願意就近幫助社區裡需要的人。
例如以車會友的電動車隊「瘋愛玩Crazy Ai-1(北區)」、重機車隊「CCBC基督徒騎士團」團員號召車隊跑點送暖,捐贈民生物資,並於沿途宣傳鄰舍節活動。「瘋愛玩Crazy Ai-1(北區)」車隊共有近50人、38台車參與;基督徒騎士團表示,看到台灣社會底層弱勢者的需要有被看顧,覺得很感動,因此跨越北北基三縣市75公里送暖,支持共享櫥櫃的助人行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芥菜種會針對長期接受資助的認養家庭分析發現,在4480份有效的服務資料樣本中,無工作(包含疾病、入獄、退休)約870人,佔19.4%;工作或收入不穩定(零工、臨時工、季節性工作、小型手工業、家庭代工、農業)約1895人.約42.3%;工作類型雖穩定,但屬於易受疫情影響的族群(例如司機、服務業、小型商家、特種行業)約522人,佔11.7%;家中的主要照顧者失業、收入不穩定、或是容易受到疫情等災害影響的狀況約3,287人次,佔73.4%。
除此之外,根據世界醫學權威雜誌《The Lancet》的公眾調查,以及英國醫學科學院和精神衛生研究慈善機構MQ研究,COVID-19大流行期間「社交孤立及孤獨感增加」,民眾獲得心理健康服務的難度提高,對弱勢群體的衝擊更大。研究指出,面對弱勢族群的需要,社區支持是立即行動的最佳方法。
「鄰舍節」在法文中的原意為「樓房的節慶」,是一個讓鄰居見面打招呼、互相認識、歡慶的節日,其起源於1990年的法國,當時有一位獨居老婦人在家中過世,卻足足兩個月後才被鄰居發現,這件事情深深震撼當地,於是開始舉辦活動,希望能打破都市中的冷漠與孤單,共同建立起社區中的情感互助網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芥菜種會執行長吳小萍認為,政府有責任促成社區互助的環境,創造友善空間,但社區工作不該只是政府的事,而是人人都可以參與。芥菜種會透過芥助網的助人網絡,串聯愛心店家與合作教會成立近9,000間社區共好點,參與社區關懷,並藉由每年舉辦鄰舍節活動倡導社區「自助互助、共享共好」的理念。
而2020第2屆芥助網鄰舍節,除了實體活動外,另設計有「愛鄰測驗」、「愛鄰餐桌」遊戲供民眾線上響應。今年共串聯168個合作單位,在全台17個縣市舉辦包括社區在地體驗、巷弄愛鄰及社區店家活動共150場次,超過4000人次參與。棒球名人「恰恰」彭政閔、藝人李玉璽、陳昊森、動力火車,以及新北市政府副市長陳純敬、田知學醫師等名人也同聲響應
芥菜種會提到,經歷到疫情的挑戰,人們應更加體認到,沒有人能夠獨自生活,每一個人都是社區的一份子,強調人與人之間,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保有連結,防疫期間更需要被大力倡導,藉由鄰舍節愛鄰宣言,鼓勵人人都可以在鄰里之間採取行動,例如主動與鄰居打招呼,多一點互動;接納社區弱勢鄰舍,分享食物或捐款,給予及時援助;出門時,預備一個口罩給臨時沒有口罩的路人;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凝聚社區共識,共創美好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