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青青
在「大馬路」上走了20年,路上名貴的汽車呼嘯來去,外觀很炫,速度很快,也很危險,有一天,「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轉到小巷弄,巷弄裡的風景截然不同,有小書店、有咖啡屋,即使只是尋常住家,普通公寓,或是小小的庭院,一棵小樹,一個盆栽,都有她熟悉的庶民美學符號在其中,原來,最好的人,最美的風景,最幸福的事,其實就在身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蘇麗媚前半段的人生體會,也是真實的生活呈現,「年輕時,打拚事業,沒有時間欣賞就在周圍的美麗風景,美好的人情,有一天,實在累了,停下腳步,環顧四周,才發現眼前熟悉的景緻愈來愈少,簡單純粹的人情變複雜。」
「心情遺憾、落寞,更加感到懷念,開始想要好好保持,甚至把過往生活中的古典找回來,那些『土』,那些『古』,還有那些人,是生命的記憶,也是城市的記憶。」她開始思考用什麼方式留下來。「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醒年輕人用『五感』認識台灣好東西,好人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城市點滴會有記憶,一定是關乎情感,那些曾有過的『幸福感』,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流失,反而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更加濃烈。」蘇麗媚從小姑娘到為人母,兩個兒子也到了國一、國二的年紀,她常常想:「如果他們長大,對這座城市的記憶會是什麼?他們會對什麼人、什麼事產生感動?」
最近為了製作新戲《巷弄裡的那間書店》,蘇麗媚常常和製作群腦力激盪,其中一位伙伴說了一間小店和小店主人的小故事,「都小小的,不特別了不起,但跟著同事的描述、回憶去想像那畫面,光是想像就覺得很有意思。」
20多年前,台北士林的一條小巷子裡有幢老舊公寓,走上階梯,左轉進去,有間很小的唱片行,大概只有7、8坪大,CD很多,櫃子很高,CD都快要放到頂了。主人是一位中壯年男性,音樂素養非常好。他親手整理所有的貨物,每一張CD的特色、音樂類別、故事,還有放在哪裡,他一清二楚,他就像是一本活著的音樂字典。
上門的客人如果找不著自己要的CD,詢問老闆,他會先問一個相關的音樂題,如果答不出來,立刻拿起寫著「不打不成材」的竹片,並要客人舉起掌心,打一下,這一下,讓人永遠忘不了答案,「這位主人用愛打理並傳播他最喜歡的音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多人喜歡到這裡尋寶,有時客人指定要買的CD放太高太遠,站在櫃台被CD淹沒的老闆會拿另一根超長的竹子指出更精準的「定點位置」,請客人自取,「沒有人會抱怨老闆服務不周,客人反而把種種互動視為樂趣,藉著隨性的聊天,彼此分享了日常生活中的感動。」
「這些就是巷弄間的生活之美,小店裡的小品小物、小人物,還有他們簡單卻堅定的生活態度。城市其實隨處是風景,不一定要到郊區反而人擠人。閒散地散步,走晃,那種淡淡的幸福感,是很篤定,很實在,而且就在身邊,但這種隨手可得的幸福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夢田文創」有20個員工,九成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其中年紀最小23歲,一段時間,就會安排「戶外上班」,大家一起安排行程,共同出遊,可能只是走走看看和店家主人聊天,呼吸新鮮空氣,並不特別做什麼。
有時是拜訪手創生活工藝家,聽他們說說創作點滴,對土地的情感,然後找個小店,品嘗在地料理,品味在地美好。也會邀請各領域的達人分享生活、旅行點滴,看影片、聽故事,那個半天,大家什麼都不做,也放下手機、不拿iPad,輕輕鬆鬆在上班時間大大方方公然偷閒。
芽是一個可愛的女生,這一年半來,帶著畫具,還有空白明信片到偏區國小教畫,小朋友畫的作品都會放在「台東熊店」販售,一張賣40元,其中20元回饋給小朋友,或許是買文具,可能是存起來,總之,不分貧富,公平教學,讓所有小朋友知道努力付出才有所得,很多小朋友甚至從畫畫中找到自信。
偏區小朋友從畫畫中找到自信、興趣,芽覺得很幸福。小朋友大喊一聲「謝謝芽芽姐姐」,芽很幸福,到「台東熊店」買明信片的客人要她「加油喔」,芽很幸福,一年半後,原本不解的爸媽也終於懂了女兒,用力支持她,芽覺得更幸福。
蘇麗媚說,這位可愛的女孩在過程中獲得的不是錢而是無法用錢買到的「支持」,因為這些支持,她覺得幸福感圍繞著她,每次工作受阻時,靜下心來回想過程中的美好,一切辛苦就值得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有山有海,還有在巷弄,在街角,而且是那些人做的那些事。」
蘇麗媚歷經台灣人情最美好的年代,那些溫暖,那些手感,一棵樹,某個人,因為不方便,必須接觸,因為接觸,而有更多了解,了解之後,成為永恆的記憶,那些記憶,甚至是感激,存放在她心底,而且常常跳出來提醒她,不管做什麼事,別忘了「良善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