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台灣第一本慰安婦故事繪本《蘆葦花開》發行!文字作者洪佳如提到在研究資料時發現,阿嬤們在當年是被當成「砲彈」、「物資」來運送,「完全不被當人看⋯」。而歷劫歸鄉後,大家看她們的眼神都變了。婦援會也期盼透過繪本,讓慰安婦議題擴展到更多年齡層,了解這段史實,對於戰爭、性別暴力、責難被害人和人權有更多反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蘆葦花開》繪本由婦女救援基金會發起出版,邀請作者洪佳如創作文字、藝朵文化繪製插圖,是台灣第一本以慰安婦阿嬤為主角的繪本,也是一部了解日本殖民時期及二戰前後、女性被迫成為戰爭性奴隸、遭受性暴力的故事。
繪本設定10歲以上的學童就可閱讀,身為兒童文學的創作者洪佳如也說,在創作時必須思考「兒童在哪裡」,小讀者能不能藉由故事,依稀明白戰爭的殘酷,同理阿嬤當年遭受的不公不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她從現代小女孩的視角、身體經驗出發,從疑問為什麼阿嬤這麼擔心自己的穿著、安全開始,透過跟阿嬤的互動,來理解阿嬤曾經的遭遇與傷痛來由;也從原本的不理解,甚至以為阿嬤不喜歡自己,發現到阿嬤一直以來承受鄰居的異樣眼光,後來和解並且互相安慰、支持。
洪佳如也說,在研究資料時發現,當時慰安婦們甚至是被當成「砲彈、物資」,完全不被當人看,相當殘忍。期望透過繪本,會有更多人理解阿嬤們心中的「小女孩」,跟阿嬤們一起療傷、長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繪本其中一頁的阿嬤說到,「我們是一群受苦的人,沒想到回來後,大家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大家居然認為我是自願前往,在背地裡喊我『趁食查某』。明明不是我的錯,我是被騙、被逼迫,就像坐牢一樣沒有辦法自由離開,明明大家都知道,為什麼還這要看我?」訴說了當年慰安婦所經歷的種種暴力對待、社會給予的歧視眼光,而在這種壓力之下,還要勇敢說出自己的遭遇非常不容易。
藝朵文化設計總監高挺育也說,慰安婦議題可說是沈重中的沈重,創作過程中不斷思考要以什麼方式或風格,才能讓大眾接受,又不失探討核心精神,因此決定減少抑鬱的視覺元素,顏色上盡量採用鮮活的用色,人物角色設定上也嘗試多種風格比例,經過多次討論,最後呈現書中的版本。
立委范雲也提到,在她和婦援會過去長期呼籲正視阿嬤們的遭遇,要求課綱和教科書爲阿嬤們的傷害「正名」及納入更多內容後,《蘆葦花開》是促使更多人認識阿嬤們的重要第三步。它讓大家了解到「慰安婦」不只是歷史課本中的一個名詞,而是許多活生生的血淚與苦難,藉此讓阿嬤們得到應有的尊嚴及平反。
同時也帶出橫跨90年女性遭遇性暴力的悲歌,讓學生透過阿嬤們的故事,更加了解各種性暴力帶來的傷害及污名。范雲說,繪本最後孫女對外婆的約定,「這一次,約好了,我們要一起快樂長大!」這段話正表示「傷痕要先被認識及記住,才能被正視及接住」,許多阿嬤已經離開,留下來的我們應該要「接住歷史的淚水,讓蘆葦繼續花開」,讓阿嬤的勇氣繼續為這塊土地帶來更多良善、平等與愛。
《蘆葦花開》繪本可延伸作為推廣「性暴力防治」、「性別人權」議題,以及改善「責難被害人」社會氛圍的繪本,婦援會期盼,慰安婦(軍事性奴隸)議題能以更多元的形式,擴展到更多年齡層,讓大家了解這段史實後,對於戰爭、性別暴力、責難被害人和人權有更多反思。
你可能也想看
慰安婦返鄉當年「大家看我眼神都變了⋯」 紀念館預計6月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