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師青山周平長期住在中國的傳統巷子中,深受巷弄生活的建築和街道啟發。他發現,家的各種功能並非都在家裡完成,鄰里間的互動和共享空間,反而更是生活的主體。
有感於此,他開啟了一項名為【400盒子的社區城市】的考察計畫,並與中國極具代表性的開發商「陽光100」合作 ,進行了一系列對中國城市中,未來年輕人生活居住的共享社區的研究。
想像用盒子組成的社區
他們深入觀察後發現,對居民來說,巷子的菜市場是家裡廚房的延續,路邊放置的長椅和舊沙發成了家裡客廳的一部分,整個街道的設施都被當作自家的一樣自由使用。這街上的人群、豐富的居住功能和悠閒共享狀態創造出令人愉悅的城市居住氛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時,在北京或上海的巷弄的傳統城市空間,每天都自然發生的各種共享生活。諸如:放在路邊的各種傢俱、板凳和椅子、沙發和桌子、晾衣服的地方、灶台、觀景植物、儲物櫃、健身器材、鳥籠、掃帚、洗衣機、床,這些本來應該屬於家庭室內獨有的部分都出現在巷弄的路邊供左鄰右舍使用。
也因此,當居民在一起乘涼、一起做飯、一起圍觀下棋、一起觀花賞鳥的生活場景裡,在共同使用著椅子、灶台、柴米油鹽的時候,這些傢俱就成為了一個契機使人們在周圍自然產生了各種交流和活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400盒子的社區城市】就是根據這樣的觀察得出的未來共享社區生活的一種可能。
像盒子般,把房間最小化
一般而言,公寓住宅用實牆會將房間相互隔開,劃分出廚房、洗手間、臥室等區域 ,並把沙發、收納櫃、桌子等傢俱佈置在房間裡,形成私人的室內生活空間。與之相對,團隊在新的共享社區里把房間最小化、設計成能夠移動的像傢俱一樣的盒子,以此取代傳統的房間。
基於對傳統都市中的共享空間的研究,團隊把平時房間內部的多種多樣的傢俱全部佈置在盒子外面。而廚房、洗手間、淋浴間、洗衣房等需要連接供水和排水管的功能則全部共用,集中配置在樓層的中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文來源/上海設計周
(完整文章請看瘋設計)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瘋設計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