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升溫三級警報 60大熱門產業熱度升降大揭密

▲疫情升溫三級警報,60大熱門產業熱度升降大揭密。(圖/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授權提供)

▲疫情升溫三級警報,60大熱門產業熱度升降大揭密。(圖/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授權,下同)

圖文/東森分眾傳媒提供

台灣在五月中疫情大爆發,不僅防疫升高至三級警戒,各產業的衝擊與影響也伴隨而來。本次i-Buzz產業調查研究中心透過百大產業資料庫分析疫情升溫前後(2021/5/1-5/24),涵蓋15大產業60個重點品項,究竟哪些品項被轉移焦點成了疫情重災戶?哪些品項又因為疫情成為民生最熱需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情後,哪些產業熱度提升?

台灣在5/11出現群聚感染事件,全國升高至第二級警戒,網路上針對疫情的討論熱度有明顯的暴增。觀察發現,疫情爆發後聲量成長最高的前五名品項分別為:即食麵(+286%)、藍牙耳機(+193%)、手機殼(+110%)、外送(+107%)及隱形眼鏡(+96%)。其中即時麵和外送在5月15日有聲量飆升的現象,該日台灣疫情確診數首次破百,雙北疫情升高至第三警戒,引起大眾對於防疫民生物資的熱烈討論,甚至引發泡麵之亂,而在第三級警戒呼籲大家「非必要別出門」下,也使許多人開始使用外送服務,導致聲量討論維持一定熱度。

但並非所有高聲量成長品項都跟疫情升溫有高關聯,例如藍牙耳機在5月22日有個聲量高點是因為Jabra在電商粉專上的抽獎活動促成粉絲留言參與,顯示聲量的成長除了大環境影響因素外,也有商業行銷行為的驅動成分。

疫情後,哪些產業熱度下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疫情爆發後聲量下跌最嚴重的品項有:洗衣精(-85%)、揹巾(-84%)、洗護髮品(-73%)、衛生紙(-73%)、餐飲集團(-58%)。餐飲業的衰退並不難想見,在三級警戒後政府規定餐廳禁止內用僅能提供外帶,不少知名餐飲品牌都受影響,如築間火鍋嘉義秀泰店5月28日開幕貼文就被許多粉絲詢問關於疫情期間用餐問題,涮乃葉中和台科廣場店開幕日期也因此延期,所以餐飲業聲量在疫情爆發後便一路下滑,完完全全是疫情當前的重災戶。

此外,觀察發現有三個聲量下滑的品項都屬於FMCG產業(洗衣精、洗護髮品及衛生紙),不過他們的聲量下滑跟疫情爆發有高關聯嗎?接下來我們將從60個品項疫情關聯亮點報表繼續解析,更全面宏觀的解讀本次疫情對各產業的影響程度差異。

產業疫情關聯聲量亮點報表大公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亮點報表解讀說明: X軸:右邊表示聲量成長幅度,成長轉換百分比1-5分制;左邊表示聲量下滑幅度,下滑轉換百分比為1-5分制。聲量前期為5/1-5/12,後期為5/13-5/24。 Y軸:表示疫情關聯程度,計算疫情相關字彙與品類語料的關聯程度,轉換為1-10分制。使用疫情升溫後的聲量後期作為語料計算,並扣除廣宣、活動等無關討論,提煉與產業高相關度之語料來計算。

以聲量成長分數0及疫情關聯分數4.1(疫情關聯中位數)作為分界可區分成四個象限,從亮點報表中擷取出5個重點產業進一步分析說明。首先,在疫情間成長的產業中,3C、家電及營養保健是可以特別注意的:

3C產業

疫情帶動宅經濟的興起,3C產業首先受惠,也因為三級警戒下全面停課及WFH等措施將民眾對3C的需求推上層樓,然而大多3C品類多落於第四象限(聲量高成長;低疫情關聯),事實上3C商品與疫情可以有更高關聯度,可在宅經濟興起下能見度更高,以線上學習或遠距辦公等帶動相關品項的討論。

家電

民眾大多數時間待在家對於居家生活環境更重視,也帶動了家電的買氣增長,不論是小家電或白電都有聲量成長,不過兩者的疫情關聯度差距大,與疫情相關議題更能緊密扣連的是小家電而非白電。

營養保健

在本次調研中,營養保健產業中的3品項分屬三個不同象限,以膳食補充食品在疫情期間有較高成長,機能性食品卻呈聲量下跌,整體來看與疫情關聯度低,顯示民眾在討論營養食品時少有提及疫情議題,但在營養保健與國人健康的意識下應該可以有更多關聯,是保健食品業者可努力的方向。

疫情期間聲量下跌的產業中,以餐飲與交通工具作為案例:

餐飲業

餐飲業多數品項與疫情高關聯,在疫情下首當其衝成為重災戶,現在全面禁止內用僅供外帶,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如何轉危為安是各餐飲品牌重要的課題。危機也是轉機,與疫情高關聯的正可透過相關話題吸引消費者,畢竟美食饕客仍部會放棄在疫情下享受的,若能成功在此時轉型突破疫情寒冬,相信品牌很快就會脫穎而出。

交通工具

汽機車等交通工具的討論量也深受疫情影響,一方面民眾外出頻率降低,減少使用交通工具的機會,一方面無法實際體驗試車便少了不少討論量,但畢竟汽機車是大產業,仍有一定討論熱度,此時可以做好社群聆聽,待疫情穩定後市場便會逐漸回溫。

今周刊指出「當新的行為、價值和服務方式出現時,誰能最快適應局勢變化,拿到競爭入場的門票,誰就能在未來的全新世界中脫穎而出。」2021才是真正檢驗企業應變能力的關鍵時刻。

●本文轉自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授權,東森分眾傳媒提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