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古文明/三星堆罕見曝光! 90後科技考古「一根毛都不能掉」

 記者任以芳/四川廣漢報導

位於四川省廣漢市的三星堆遺址今年又有重大考古發現。這次新發現6座「祭祀坑」出土文物超過500件,其中有獨特的金面具殘片、象牙還有絲綢。《ETtoday新聞雲》記者也難得受邀前往採訪,並且罕見進入科技考古艙,發現一半以上考古學家都是90後,每個人被嚴格要求穿防護衣,以懸空方式挖掘文物。接受訪問的三星堆3號考古挖掘坑坑長楊鎮表示,「現場連一根毛髮都不能掉,否則會嚴重影響文物保存。」

▲三星堆考古現場難得開放採訪。(圖/記者任以芳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星堆考古「罕見」開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星堆「沈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今年三月大陸官媒《央視》直播挖掘現場,引起轟動,如今這處神秘的重點考古遺址「罕見」對外開放。《ETtoday新聞雲》記者受邀前往採訪,才剛走進大門口看見告示牌提醒,「考古現場,閒人勿近。」通過安檢門後,佔地千坪考古現場讓人驚嘆。

▲三星堆「科技考古艙」,溫度、濕度恆溫 。(圖/記者任以芳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進考古大棚內一共搭建四個玻璃屋,名為「考古發掘艙」,罩住本次新發現的六個祭祀坑,全採「科技恆溫」裝置,溫度、濕度自動控制。

接受《ETtoday新聞雲》記者訪問的三星堆3號考古挖掘坑坑長楊鎮表示,「考古科技艙溫度,大概不會超過20度,大約維持16、18度左右。」

▼三星堆「科技考古艙」部分全貌。(圖/記者任以芳攝)

▲考古員「懸空」挖古物 。(圖/記者任以芳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場考古專家全程穿防護服,有如空中飛人以「懸空」方式挖掘文物,細心地用小刷子慢慢掃去文物上塵土。據了解,通常只有專門去清理人員會趴著,以「非接觸方式」去清理。

楊鎮強調,「在考古艙裡面連一根毛髮都不能掉,擔心影響古文物保存,甚至破壞千年古老環境。」大部分的田野考古都是露天工作,此次搭建現代化的考古發掘大棚,還專門建造恆溫、恆濕的玻璃方艙來保護脆弱的出土文物。

▲三星堆遺址重啟新發現燒毀象牙,原因待研究。(圖/記者任以芳攝)

科技考古「揭秘」千年三星推

三星堆遺址重啟新發現的6個「祭祀坑」,已出土重要文物500多件,有金面具殘片、鳥型金飾片等沒見過的新型寶物。楊鎮介紹,除了3號坑象牙保存無整,4號坑有大量燒毀痕跡,目前聯繫專業溫度人員進行溫度、環境檢測。「另外,3、4號坑發現絲綢殘骸,這是重啟三星堆重大收穫。」

針對發現絲綢的灰燼層進行分析,楊鎮進一步介紹,「也有可能有一部分是麻製品。」四川在漢代時蜀錦很發達,但過去成都平原並沒有早於3000多年前絲織、紡織品歷史記載。

楊鎮興奮的說,經過這一次發現幫助我們追溯到一個更早使用的傳統,紡織品、奢侈品使用時間又「往前」拉更早一段時間,當然我們也希望在絲綢發現文字一類的材料,但目前還沒發現。

▼2021年三星堆遺址重大發現 「金面具」。(圖/翻攝 紅星新聞)

▲考古員透過各類「黑科技」發掘文物細小證據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這次也發現三星堆考古發掘運用「黑科技」設備,從田野考古變成實驗室考古發掘。恆溫恆濕玻璃方艙內的研究員,會把文物裝入保護袋編號保存,運用各類器材,像是電子顯微鏡、雷射掃描和3D打印重建,不但能保護文物,還能發掘細微考古證據。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館員肖慶,專門負責肉眼無法細微觀察研究,比如分析檢測古代泥土成分。他說,「這次3號坑有一頂尊跪坐人像,手裡握有一些黃色泥土,和周圍紅土不同,肯定裡面有東西可以進一步探究。」

說到自己考古經歷,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的肖慶,去年十月三星堆重啟挖掘後,他第一天就來工作,隨著越來越多奇特珍貴文物出土,以及考古科技艙曝光,讓三星堆再次爆紅。

肖慶說,「確實好多考古新人都想來工作。」他正好有位認識的學妹剛畢業,詢問意願後,對方「光速」答應立刻報到。

▲三星堆考古員有四分之三都是90後。(圖/記者任以芳攝)

90後「撐起」中華考古重擔

《ETtoday新聞雲》記者也觀察現場200多位考古家十分年輕,打破以往外界對考古刻板印象,包括接受採訪3號考古挖掘坑坑長楊鎮也是90代表之一。

被發現自己年紀後,楊鎮也幽默表示,「現場有200多位工作人員,四分之三都是90後,但大家也30多歲不年輕了。」至於考古這份工作是冷門專業,確實要有奉獻精神。

▲90後三星堆3號考古挖掘坑坑長楊鎮。(圖/記者任以芳攝)

相較早期或其他露天考古現場,必須忍受各種季節等惡劣的環境因素。但隨著三星堆等文物爆紅,大陸科技考古設備提升,考古這份工作即使艱辛卻充滿未知神秘。加上中華五千年悠久歷史有太多古物尚待發掘,吸引不少大陸年輕學子主動考古行列,延續保護中華歷史悠遠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