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我們有權自行決定與哪一國發展關係

文/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11日專電

中國以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為由,要求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表示,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立陶宛可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發展關係,缺乏相互尊重的國與國關係無法被接受。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圖/翻攝自臉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則強調,立陶宛不會放棄在台灣設立經貿代表處的計畫。

台灣與立陶宛關係近期顯著升溫,雙方規劃今年互設代表處,其中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將以「台灣」為名,是台灣在歐洲地區首度在代表處名稱使用「台灣」。中國外交部10日以此為由宣布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方召回駐中大使。

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當天告訴「波羅的海通訊社」(Baltic News Service, BNS ),立陶宛1991年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後,就實行「一中政策」至今。

但他強調,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應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否則「對話」變成單方下最後通牒,「這在國際關係無法被接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瑙塞達並表示,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立陶宛可在不違反國際義務的前提下,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或地區在經濟及文化領域發展關係。

他說,立陶宛與中國仍有發展政治、經濟及文化雙邊關係的潛力。他希望中國能改變召回駐立陶宛大使的決定。

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昨天也指出,立陶宛力求與所有國家建立平等關係,經濟政策則必須持續以追求市場多元化為目標,以便為立陶宛企業界創造更多機會。

她強調,立陶宛將是全球在台灣有經貿或商務代表處的67個國家之一;立陶宛「不打算放棄相關計畫」。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近日也提到,期待立陶宛即將在台灣、南韓等地設立的代表處有助立陶宛業界確保更多晶片來源,並發展長期夥伴關係。

關於立陶宛即將在台灣設處,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昨天告訴當地媒體,立陶宛有權與台灣及印太地區其他國家建立經濟關係。除了台灣,立陶宛即將在南韓、澳洲設處,明年則是在新加坡。

他說,中方召回大使等決定並未大出他意料之外。

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則說,立陶宛想要的是平等的雙邊關係。對於立陶宛被「懲罰」,他認為「我們完全不需要在意」,因為立陶宛正與中國周邊及區域內科技最進步的國家發展關係,包括印度、澳洲、新加坡及台灣。

他指出,立陶宛回應中國的最好方式就是進一步團結民主世界、強化與民主國家的關係,以及積極為業界開拓穩定的新市場,而不執著於經濟綁政治的集權政體市場。

立陶宛1990年3月率蘇聯所占領各國家地區之先宣布獨立,1991年9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在建交文件承諾不與台灣建立或鼓勵發展任何官方關係。

立陶宛與台灣一樣屬「半總統制」國家,總統掌外交國防事務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