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央社
患有糖尿病多年的藝人龍劭華昨天心臟不適,昨晚猝逝。醫師表示,糖尿病患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比常人高逾5倍,且發病時症狀較不明顯,有呼吸困難、走路比平常累,即應就醫。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金鐘影帝龍劭華昨天晚間猝逝,享壽68歲,過去曾糖尿病纏身逾10年。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治元聽聞憾事「很難過」,他回憶,先前龍劭華曾任糖尿病衛教學會代言人,如今卻傳來猝逝消息,醫師群組也紛紛哀悼感到惋惜。
王治元指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在18歲以上族群約11%,推估約有230萬患者,但根據全民健保資料庫統計,僅約170萬到180萬人有接受治療;另也有近100萬人血糖不正常但未達確診標準,屬「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是現代文明病之一,現代人物質生活豐富、平均餘命增加,王治元提到,糖尿病好發於40歲以上族群,年齡是增加糖尿病風險的重要因素,另現代人飲食精緻生活、作息改變,也是造成糖尿病的原因之一。此外,近年來糖尿病更有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下族群確診比例大幅增加,未來預後與併發症狀況較差。
外傳龍劭華在生前曾表示心臟不適,王治元提到,糖尿病對心臟影響通常早在確診前3至5年就開始發生,先前瑞典曾有研究分析心肌梗塞患者,長期來看血糖控制不穩定是最大的影響因素;且血糖控制不佳者,通常會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症狀,更會加重對心血管的影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治元表示,近年研究顯示,糖尿病有2大「傷心」機制,一是加速心血管發炎,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二是造成心臟缺血反應,且不像心臟疾病有胸悶、胸痛症狀,糖尿病造成心臟缺血通常症狀輕微,可能只是輕微疲倦,可能會因疏忽症狀造成不幸。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表示,醫學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常人高出5到6倍之多,甚至有研究認為,罹患糖尿病等同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即便過去沒有絞痛、心肌梗塞病史,仍有2/3合併高血壓或高血脂。
黃瑞仁說,正因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疾病間息息相關,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單控制血糖,而是要全方位治療,血壓應以收縮壓130、舒張壓80為標準,比常人更嚴格,低密度膽固醇也應控制在100以下。他強調,由於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狀況已比常人來得差,必須戒菸、戒酒,否則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黃瑞仁強調,民眾普遍認知的心肌梗塞症狀,不外乎就是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突然暈倒、昏厥,但糖尿病患者因神經較不敏感,症狀也較不明顯,可能僅出現胸悶症狀,或是運動、走路比過去更容易累,等到症狀嚴重時往往已心臟衰竭;除了糖尿病患者,65歲以上高齡者、女性也是非典型心肌梗塞症狀常見危險族群。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平時不要覺得血糖不重要。」王治元說,台灣有良好的糖尿病衛教與照護網,全台有283家醫療院所有糖尿病衛教師,健保糖尿病照顧計畫顯示,接受糖尿病專科醫師跟衛教師照顧的病人,經過2至3年追蹤,各種併發症包含周邊神經血管病變或心血管疾病發生狀況,皆比未加入衛教計畫的患者顯著改善。
王治元也提醒,生活型態與糖尿病息息相關,規律飲食、熱量控制、適當運動是最好的預防之道。他也特別提醒糖尿病患避免熬夜,熬夜易導致內分泌與血糖變化,導致較嚴重的心血管併發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