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出土2000萬年前「短面猬化石」!科學家找近親驚見在北美

▲大陸近日在內蒙古中部,發現距今約2000萬年前的短面猬化石。(圖/翻攝自中科院古脊椎所)

▲大陸近日在內蒙古中部,發現距今約2000萬年前的短面猬化石。(圖/翻攝自中科院古脊椎所,下同)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近日在內蒙古中部,發現距今約2000萬年前的三種短面猬化石。《新華社》報導指出,這批化石主要包括準噶爾合短面猬較為完整的頭骨及其他2種短面猬的下頜、牙齒等,推測牠們的遷徙能力很強,但因這種猬科動物只在地質歷史上短暫存在過,化石數量十分稀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新華社》報導,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李錄博士表示,短面猬是一種面部短縮的猬科動物,牙齒數目明顯較少,但具有和食肉類相似的裂齒,代表是高度的食肉性,可能偏向於捕食脊椎動物為主。而此次發現的準噶爾合短面猬化石與首次在新疆富蘊縣發現的化石相距超過2000公里,代表短面猬和現在的多種刺猬一樣具有很強的擴散、遷徙能力。

報導指出,與其他猬科成員相比,短面猬的時空分佈相當有限,最早出現於蒙古國湖谷地區的「漸新世」(約3000萬年前),之後逐漸擴散到中國北部地區和哈薩克北里海地區,早中新世開始出現於北美洲西部,最後在晚中新世(距今約900萬年)全部絕滅。

研究人員指出,這次發現的準噶爾合短面猬頭骨化石保存狀況良好,經研究分析比對,可能與北美洲的短面猬類血緣關係更近,推測北美洲的短面猬可能是在早中新世早期才和其他肉石類動物一起遷徙到北美洲。而這次發現的另外2種短面猬化石,不管在體型大小和特徵都有明顯差異,顯示短面猬可能不像過去學界認為的罕見,在適合的環境下具有豐富多樣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科院古脊椎所與當地研究機構從2018年以來,就持續對內蒙古中部地區新近紀地層進行野外系統考察,進一步了解該地區小型哺乳動物尤其是非囓齒類的研究工作。目前這次的研究已被發表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上。

►按這訂閱Podcast《小編沒收工》每天給你熱門話題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