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昨天下午1時11分東北地區發生規模6.5,讓北部民眾超有感地震,震央在宜蘭,氣象局表示此為「隱沒帶地震」。學者表示,現在為隱沒帶地震「活躍期」,最值得注意的是「海溝型地震」,週期為100年,距離上次1920年已超過百年,擔心未來可能發生8以上規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說明,昨天地震深度達66.8公里,最大震度4級幾乎遍佈整個北部地區。緊接著宜蘭縣大同鄉也發生規模5.4的餘震,深度67.5公里。兩個地震都為同一個地震序列,由板塊隱沒帶所引發。陳國昌說,該地震是由板塊隱沒帶所引發,氣象局檢索30年來資訊,評估應是該地區30年來規模最大一起地震。隱沒帶地震有其特性,通常主震發生後若能量未達平衡,很快就會再出現一起規模較大的地震。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受訪說明,數百年來地震週期都是陸地先出現「中大型規模地震」,才進入「大型隱沒帶地震」,尤其是「海溝型地震」,錯動距離大,地殼調整後,接著有一系列數十年中大規模地震,接著進入平靜期,接著是活躍期,在上世紀跟上上世紀都同樣是這週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錫堤說,上次平靜期是1964年白河地震至1997年,接著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拉開了本世紀百年地震週期,現在屬於活躍期,再早一個週期也是這樣,1904年北港規模6以上地震,1906年梅山7.1,上次陸地上發生隱沒帶在1909年。
有專家提到台北盆地沒造山,深處的地震是隱沒帶地震,深度雖深,若發生規模較大地震恐怕還是有災情。李錫堤表示,台北盆地200多萬年前造過山,留下台北、新莊、新店等斷層,都是一系列地殼被壓緊,近100萬年以來,整個地區「變成張裂」狀況,地殼拉長,最有名的是「山腳斷層」,每隔一個週期就有大規模地震,研究是700年為一次,上次是在300年前,雖至今仍在活動狀態,但週期算滿長。
不過,李錫堤提醒,隱沒帶是地殼最大的裂縫,海溝型地震跟陸地上不一樣,隱沒帶海溝型有深、淺,昨天就是深的,若為淺的「規模會很大」,如2002年331地震規模6.8(花蓮外海),當時還在興建的101大樓的大型塔式起重機吊臂斷裂震落。
李錫堤強調,平常偶爾會有點6點多以下地震,「但每隔百年週期來一次8.0地震」,他表示,「這意思是海溝型層斷層平常那裡動一下,這裡動一下,每隔百年整個動一次,全面斷裂,斷裂長度到300公尺這麼長,才會有規模8」,上次是1920年,已經過了100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