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社宅青創力量大!屋頂種菜成專屬品牌 「邊做邊有靈感」社群經營到成厝邊好鄰居

▲▼社會宅,青創計畫,居住正義。(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居民因共同的興趣碰在一起,促成社區品牌「共耕食代」的成立。(圖/台北市觀光傳播局提供,下同)

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社會住宅好難抽」,想入住社會住宅除了抽籤還有其他方式。台北房價和租金所得比偏高,為讓符合社宅入住資格者,獲得免抽籤入住的機會,台北市自2017年起推動青創計畫,讓20歲以上的青年依照自身專長類型提出對社區回饋有益的計畫,入選後就可以優先入住社宅當種子住戶,這當中有人發起在頂樓DIY種植蔬菜的活動,也有人結合運動會、二手市集、親子活動等內容,邀請社區及周邊住戶同歡,《台北畫刊》11月、12月號分享了這群青創戶入住後,讓社宅居民成為在地「好厝邊」的趣味方案,且讓我們一同走進這些年輕人的創意點子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一群人在頂樓種菜 變成獨特社區品牌「共耕食代」
松山區健康社宅是台北市首座執行青創計畫的社宅,三年來青創戶的創意提案讓社區更活絡,「一開始只是舉辦社區共作、共學的計畫,沒想到會遇到這麼多興趣相同的鄰居。」青創戶兼社區品牌「共耕食代」發起人詹凱毓說,從一場活動發展成有規模的社區品牌,「付出常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回饋回來。」

▲詹凱毓協助社區居民將採收的新鮮蔬菜,製作成食農加工產品,打造獨特的社區品牌。

詹凱毓說,第一年的提案是「寶貝樹親子共學堂」,以親子共學為概念,在社區頂樓園圃舉辦「小小農夫體驗營」,活動結束後彼此自發性地組成農耕隊,開始有系統地規畫農耕活動。第二年開始接觸農耕相關師資,齊心照料讓園圃的收成越來越穩定,第三年萌生建立社區品牌的想法,詹凱毓與同伴羅妙禎主導並協助社區居民將採收的新鮮蔬菜,製作成食農加工產品,打造獨特的社區品牌,並舉辦餃子小聚活動邀請長輩們加入與指導如何包水餃,之後更擴大為公益餃子送餐行動,一點一點延伸做到社區關懷及鄰里間的互助共好精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細節請看:台北畫刊110年11月-「共好精神活絡鄰里 青創活水滾動健康社宅」https://www.travel.taipei/zh-tw/pictorial/article/28579

從社群串連住戶   線上線下凝聚新交流模式

文山區的「興隆D2社宅」青創住戶還做到線上線下活動結合,由鍾苡紅、洪愷伶和吳曉平三人團隊所創建的臉書粉絲專頁「興隆社宅 2 區:興生活隆底家」線上持續彙整社區資訊,洪愷伶坦言:「一開始真的很辛苦!」努力廣邀鄰居加入社群平台討論話題,「就像是捏黏土一樣,邊做邊有新靈感」。團隊接著陸續舉辦大型野餐日、團購群組、二手物交流群組,鼓勵住戶見面參與實體活動,貫徹社區線上線下的交流模式,甚至連續兩年在社宅內舉辦「文山親子運動會」邀請周邊住戶同歡,今年更同時結合運動會、二手市集、親子活動等內容,到附近社區的公園舉辦、同歡,從社群發展成親子活動的主辦方,廣受社宅及周邊鄰里歡迎。

更多細節請看:台北畫刊110年12月-「社群平台串聯鄰里 興隆社宅青創戶邀住戶走出家門」https://www.travel.taipei/zh-tw/pictorial/article/28774

▲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居住正義2.0」,投入人力資金興辦社會住宅、修繕民宅設施,也推動整體房市交易與稅制更加透明公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市「居住正義2.0」將定義再拓展為「社宅出租」、「民宅更新」、「房市健全」三大面向;希望照顧外縣市來台北工作的青年、弱勢族群,並提升社宅服務質量;有規模的改善現有老舊住宅,提供增設電梯補助、在宅安老宅一站式居家修繕服務等方式,將老宅改造為更適宜的居住空間;同時透過「囤房稅」、精進房價時價查詢系統等,致力於讓房市資訊透明、交易安全、價稅合理,降低空屋率,保護消費者權益。

居住正義在台北仍是個不斷滾動修正的計畫,北市府也會持續調整步伐與施政力道,為達成「宜居永續的台北」而努力。

更多細節請看:台北畫刊109年11月-「宜居台北 居住正義2.0」專題https://www.travel.taipei/zh-tw/pictorial/article/25147


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