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寧倢/綜合報導
美國與台灣貿易正大幅增長,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除了晶片需求激增令台灣大大受益外,美國對中國許多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也導致電子產品工廠從中國回流台灣。自前川普政府加徵對中關稅的前一年(即2017年)以來,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額已增加約70%,而美國對台出口額也達新高。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台灣現今是美國第8大貿易夥伴,貿易額領先越南,些微落後英國。截至9月底,台灣12個月內對美國的貿易出口額達到創紀錄的720億美元,與2017年、即前川普政府對大量中國貨品加徵25%關稅的前一年相比,提升了約70%。
同時,美國對台出口也有所增加,但增幅僅為台灣對美出口的一半。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數據,美國對台灣的出口額較美中關稅戰前的水準上升約35%,金額達一年350億美元,也創下新高。報導將這一增長歸因於台灣購買美國的原油、機械和汽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指出,台美不顧北京反對,著手正式加強貿易關係,雙邊經貿活動呈拓展趨勢。尤其,台灣是美國重要的半導體供應來源,對美國出口的激增反映了各產業渴求晶片的現象。然而,台美貿易關係升溫的最大因素是拜登政府延續川普時期政策,持續對來自中國的大量商品加徵懲罰性關稅。
報導稱,美方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其中針對許多電子產品的關稅高達25%,這促使台灣電子產品製造商為了避免額外成本,已將部分產線從中國遷回台灣。而台灣政府也扮演協助角色,促進企業採購土地、融資建設、延攬員工。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統計,2019年以來,已有243家回流台灣且獲得政府協助的廠商,投資額逾30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導引用一名業內人士說法指出,回流的台商中有超過70%是電子業。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表示,台灣擁有的晶片生產地位可能有助於未來台美關係更加緊密,「台灣本身就很重要,拜登政府需要以實質方式深化雙邊關係。」
★《宇宙人外信》:時事閒聊學英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Spotify|KKBOX|SoundOn|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