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韌性」城市治理 鄭文燦:保育海岸讓桃園永續發展

▲▼鄭文燦在「韌性城市論壇」致詞。(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鄭文燦在「韌性城市論壇」致詞。(圖/桃園市政府提供,下圖同)

記者呂晏慈/台北報導

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韌性」成為政府治理的關鍵字,桃園市長鄭文燦13日在「韌性城市論壇」表示,台灣在永續經濟、綠色生活、良善治理及國際合作等面向有豐碩成果,桃園市也發展「韌性城市」,在海岸生態保育、生態物流有完善規劃,可讓城市永續發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桃園市政府昨天與財團法人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合辦「韌性城市論壇」,邀請泰國前副總理邦特(Phongthep Thepkanjana)、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高哲夫(Filip Grzegorzewski)、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紀維德(Guy Wittich)、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執行委員會前主席金美英(Kim Mi-yong)等專家與多國智庫學者對談。

會中針對永續經濟、良善治理與國際合作等議題交換看法,分享各國推動綠色生活、人權價值及跨國倡議的經驗,實踐永續發展,實踐及城市韌性。澳洲辦事處代表露珍怡(Jenny Bloomfield)、英國在台辦事處處長鄧元翰(John Dennis),也以預錄影片的方式,分享韌性城市經驗並送上祝福。

鄭文燦會中談及,COVID-19改變世界,世界面對的挑戰還很多,包括氣候變遷、貧富差距、反恐安全等問題,過去韌性城市的定義,主要著重在面對各類災害層面,對於災害的風險治理、應變能力及復原計畫,後來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對韌性城市的定義,進一步擴大為4大要素:包括經濟發展的永續發展條件;其次,環境資源的確保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第三社會網絡,鼓勵社區公民參與、建立多元包容的健康安全的生活網絡;第四,政府治理,促進透明公開的政府治理模式,採取公私部門合作,並學習不同國家的城市政府治理經驗。

鄭文燦強調,韌性代表恢復力,今天論壇聚焦永續經濟、綠色生活、良善治理及國際合作四個層面,相信將有豐碩成果,讓台灣及桃園的經驗被世界看見。桃園發展韌性城市的策略,在治水策略、交通減碳、綠能節電、循環經濟、海岸生態保育、生態物流及公共安全等面向皆有完善的規劃,讓城市發展永續成長。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亞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表示,2020年全球受疫情衝擊,「韌性」在這兩年成為各界討論的關鍵字,疫後時代的韌性復甦與基礎建設不應追求短期成效,而應建立在長期的政策調整、跨部門合作與國際經驗交流。

邦特分享泰國經驗表示,為達成永續發展,打造共容社會,降低貪腐狀況,終結貧窮飢餓,確保健康生活福祉,讓所有人皆享有司法正義,有望在各個民主國家開花結果,實需仰賴有效負責任的制度和機制,確保決策單位負起責任,執行公民意見,在強化民主國家參與全球治理架構中,以具體做法落實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泉裕泰則指出,日本透過推動「社會5.0 (Society 5.0)」 ,建立超智慧社會,實踐永續發展以解決各種社會課題,建構智慧城市,須仰賴地方政府以及企業持續協力推動,才能不斷創新的價值,期待今後日本與台灣、以及印太地區、甚至是全球各城市間的合作能更加深化,並催生以台臺灣經驗解決全球課題的「台灣方案」。

桃園市政府秘書處長顏子傑表示,這次很榮幸與台亞洲民主基金會合作,辦理韌性城市論壇。這是台亞基金會繼玉山論壇、開放國會論壇之後,第一個以「城市」為主題的國際對話。桃園透過邀請駐台代表、國際友人、智庫學者與友好城市首長,交流分享經驗,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顏子傑也說明,此次在「韌性城市論壇」系列中,昨日下午以會前會的方式進行「地方政府城市外交經驗分享座談會」,邀請基隆、嘉義、台南、高雄等地方政府具有國際事務實務經驗專家,及來自韓國仁川研究院金修漢博士、專攻城市外交的波蘭學者安娜(Anna Rudakowska)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