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消1杯飲料」之戰 消保官指「店家要有彈性」

▲▼「低消1杯飲料」之戰,消保官認為店家應更有彈性。(圖/資料照片)

▲「低消1杯飲料」之戰,消保官認為店家作法應更有彈性。(圖/翻攝自Bread&butter Bakery臉書)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作家陳安儀日前在某餐廳點超過上千元餐點,卻被店員卻告知「低消是一杯飲料」,讓陳安儀直言強迫消費,事件持續延燒,行政院消保處副處長吳政學今(11日)指出,店家的「低消點一杯飲料」,和一般人認知有落差,容易讓消費者混淆,建議店家應該多溝通、要有彈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日作家陳安儀前往宜蘭一間餐廳用餐,點了上千元的餐點後,店員卻告知她「低消是一杯飲料」,讓她覺得匪夷所思,因為陳安儀認為「低消」的意思,應該是最低消費金額,不應該是一樣品項,但事後,店家親上火線發文,表示依舊維持「基本消費為一杯飲品」的入場消費原則。

▼「低消1杯飲料」之戰,消保官認為店家作法應更有彈性。(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示意圖,與本文無關)

此事引發正反兩派不同意見,支持陳安儀網友則認為「這規定還真怪」、「好坑的規則」,「最討厭這種傲慢的餐廳」,支持者店家者則認為,本來店家就有挑明遊戲規則,堅持並無不妥,「邏輯滿分的店家」、「店家就寫清楚了是1杯飲料,到底哪來的不清楚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消保處副處長吳政學認為,消保處尊重消費者與店家的約定,店家制定低消是契約自由,但店家公告資訊要正確且充分,並且在消費者點餐前充分告知,從這次個案看來,「低消點一杯飲料」,一般民眾認知,通常代表是最低消費金額,不代表一定要點飲料,的確和一般民眾認知上有差距,容易讓消費者產生混淆,建議店家應該多溝通、有點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