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衛福部健保會今(25)日召開第二次會議,討論部分負擔調漲等事宜,多位健保會委員對此都持反對意見。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就表示,健保署沒講清楚三項調整對民眾的衝擊與配套,貿然調整根本是在「雨天收傘」,除了把民眾當提款機,讓分級醫療變「分級國民」外,調整方式也十分粗糙、粗暴。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健保署今公布部分負擔調整方案中,將加收門診藥品20%作為部分負擔費用,基層診所、地區醫院維持200元上限;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增加至300元。至於慢箋部分,第一次依然比照門診藥品收費,但之後若改到地區醫院、基層診所或社區藥局領藥,就可比照現行方案免收部分負擔,醫學中心則仍須每次收取100元基本定額。
至於民眾最關心的檢驗檢查費用,未來也會一併收取10~20%費用,但依照基層院所、區域醫院與醫學中心分別設下200~400元的天花板價,且又依轉診與否不同價。依照健保署公布方案,經轉診到區域醫院只需收10%、上限200元;未經轉診則要收到20%,上限300元。醫學中心也是依同樣方式計費,但上限再拉高到300元至400元。基層院所檢驗檢查若低於100元則免收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急診部分負擔也有所調整,草案中將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檢傷分類在四、五級的患者增收250~300元部分負擔,三級維持不變,一、二級則減收100~150元,減少小病衝大醫院造成醫護人員負擔,預計有117萬人受到影響,但可增加1.2億元健保財務營收。而藥品與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調整,則會挹注健保財務121億元,但有超過2500萬人受影響。
劉淑瓊上午受訪時表示,對於健保署要調漲部分負擔,醫改會不一定反對,但健保署應該要講清楚這三塊調整對民眾會有什麼衝擊,以及因應配套為何。因為慢箋民眾去基層領藥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缺藥或被蓋不可替代藥品,若回到醫學中心領藥又要多收費,「是否就是把成本轉嫁到民眾身上?」
另外,健保署雖在106年調漲急診部分負擔,但監察院108年公布數據顯示成效不彰,且國外研究也顯示,調漲急診部分負擔只有短期效益,下一年又會反彈上來。健保署沒有提出數據佐證民眾多交一點錢就可以達到急診不壅塞、落實分級醫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此一來,分級醫療就成『分級國民』。」劉淑瓊憂心,如果民眾口袋不深,就無法使用完整醫療。且民眾之所以會掛急診,就是因為基層診所夜間假日看診率低,政府也沒有給予民眾自我照護的資料與教導。
最後,在檢驗檢查部分,健保署也預計要多收200至400元。但劉淑瓊質疑,多做檢驗檢查到底是醫療端該負責還是民眾?追根就抵應回到健保支付制度改革,但健保署沒有提出足以說服大眾的數據,就要掏民眾口袋裡的錢,「這樣的調整真的非常粗暴。」
對於健保署部分負擔調漲方案,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滕西華表示,健保雖然試圖調整區域醫院以上藥品部分負擔,但台灣健保的藥品給付,「全國都只有一個價格」,但受影響的區域醫院、醫學中心病患重症比率高,藥費也會比其他疾病增加許多,無論在實務或研究上,使用原廠藥的比率也相對高。健保署鼓勵重症往大醫院去,又要增加他們的部分負擔,除了沒有法源依據外,處理方式也令人「匪夷所思」。
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則表示,健保部分負擔調漲是很複雜的事情,但病友最在意的就是健保財務健全,有能力也可以多負擔一點,只要不傷害經濟弱勢,造成就醫障礙,都是可討論的範圍。
健保署長李伯璋日前表示,此次調整對於民眾影響有限,因為6成民眾每次看病藥費不會超過200元,而真正需要健保資源的重大傷病、低收入、原住民與分娩,依然免部分負擔。而此次調整約會增加122億元挹注健保基金,也有望減少民眾就醫院次數,讓健保點值回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