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遠都要一遊!潘孟安扭轉地方先天劣勢 打造屏東為新魅力之都

▲突破傳統農業縣侷限 潘孟安打造「屏東」就是品牌!(採訪撰稿/記者蒲世芸;攝影剪輯/記者姜國輝)

▲屏東縣長潘孟安任內力拼「安居樂業」之外,更從「品牌」角度出發,把屏東打造成新魅力之都。(圖/記者徐文彬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記者洪菱鞠/屏東報導

台灣最南端的恆春半島,坐擁豐富的山海自然景觀,向來是熱門的度假勝地,但這幾年的屏東熱潮更勝,不只是到墾丁遊玩,走入各鄉鎮體驗傳統文化、歷史人文、特色美食,享受當地人的慢活,或是吹著落山風看藝術、走訪斯卡羅戲劇拍攝場景、勝利星村感受文創氣息,體驗不一樣的屏東。屏東縣長潘孟安上任後,力求扭轉地方先天不足的發展劣勢,把整個國境之南來個大改造,搖身變成再遙遠也要到此一遊的「品牌屏東」。

四季宜人的屏東,過去給人的印象除了熱情的墾丁,就是一個農業縣市,但近幾年經過不斷蛻變,讓許多人造訪後直呼「真的和過去很不一樣了」,無論是眷村改建、形成文創基地的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把菸葉廠歷史建築重新活化打造成屏菸1936文化基地,以及美國繆斯設計獎、德國創新建築設計獎等無數國際大獎肯定的縣民公園,縣府積極推動縣政融入美學,注入城市新能量激活出屏東的軟實力,在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及多元族群薈萃的人文風采中,創造大家想像不到的屏東新魅力。

▲「屏菸1936文化基地」前身為菸葉廠。(圖/翻攝屏東縣長潘孟安屏菸1936文化基地臉書專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城市轉型過程中,潘孟安坦言,「屏東整個地方發展上,先天不良,又後天失調,包括交通、醫療等制度失衡,重大建設到高屏溪就止步,過去1970年代更被劃為農業縣,注定了屏東的宿命,再加上稅收少,剛上任當時,主計總處公布財政是待葉克膜等級,確實是很大的挑戰」,既要背負33個鄉鎮市等地方需求,又要解決環境、衛生、公共建設等歷史共業,他認為「與其坐困愁城、自怨自艾,只能自立自強」,把劣勢轉為優勢才是解決之道,要讓「過去遙遠的屏東,變成一個品牌的屏東」。

▲落山風藝術季為觀光淡季的恆春半島帶進人潮。(圖/翻攝自潘孟安粉專)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恆春半島特有的「落山風」為例,往年秋冬強勁的風一吹,吹跑了遊客,是當地的旅遊淡季,縣府卻逆向操作舉辦「落山風藝術季」,導入藝術、文化、音樂,並結合特色地景作品,2018年首度開展後,獲得廣大迴響,吹山風、聽海潮、拍美照,體會屏東才有的狂風,成了最潮體驗,反而帶來更多觀光人潮。

而為強化在地農業優勢,縣府除了建立產銷制度,從萬頃農法拉到精緻農業、田間管理,潘孟安也發揮從政前的商業經驗,將農業戰略擴展到外銷,也拼農業轉型,結合觀光、休閒產業、加工,行銷在地農產品,2015年更首次舉辦彩稻藝術節活動,把稻田作為畫布,以高人氣的LINE friend卡通明星為主角打造大型地景藝術,當時沒有特別宣傳,卻吸引66萬人次朝聖,在全台掀起彩稻風潮,隔年擴大成為熱帶農業博覽會,創下180萬參觀人次。

▲潘孟安與縣府團隊把地方劣勢變優勢,同時爭取多項市政建設。(圖/記者徐文彬攝)

除了從無到有發揮地方優勢,也爭取高鐵延伸屏東、科學園區、建置污水處理廠等市政建設,潘孟安更提到,「現在屏東的長照『關懷據點』和『文化健康站』,不僅是密度、涵蓋率最高,也成立了青年學院、農業大學輔導青農轉型,盤整閒置空間做為創業基地,例如把廢棄學校變成農業AI學校、藝術學校,鼓勵年輕人創業;另外,屏東多河川、多水溪,早期部分地區常有淹水災情傳出,這幾年已有效改善外,更利用二峰圳蒐集伏流水,做水資源管理。」

任期即將屆滿的潘孟安,有感而發地說,「面對城鄉發展差距及嚴峻的債務考驗,這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在他上任7年來,與縣府團隊共同減債175.23億元,不舉新債還舊債,藏富於民、不藏債於民,年度總預算也從300億提高到490幾億。」2014年底,在接任縣長一職時,他特別提起毛筆寫下一個「人」字,因為深知各年齡層、職業類別,對政府有不同要求,對社會充滿期待,如何讓年輕人留在家鄉創業、孩子安心成長、長輩在地安老,是他上任以來一直努力的目標。

▲潘孟安分享學童贈送的美術畫作。(圖/記者徐文彬攝)

潘孟安表示,回想起任內的點點滴滴,對於鄉親們的信賴,只有「感恩、再感恩、再感謝」,在任務正式卸下前,仍會戰戰兢兢、全力以赴,做好為下個百年屏東扎根的工作,一併解決過去的歷史共業,順利交棒給下一任,這也是他的責任和義務。而自命為「老文青」的他也透露,長達30年的從政歲月,讓他從少年長成阿伯,卸任之後,他將作為屏東的志工,希望可以好好找回過去,做一名唱遊詩人、快樂農夫,追求年輕時沒有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