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紙紮祭品近年不斷有新花樣,今年清明節甚至出現了紙紮疫苗、紙紮口罩,被大陸官媒《新華社》旗下《半月談》批評是「追求獵奇」與「博人眼球」,更是對清明祭拜傳統的惡意消費。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半月談》的文章中提到,每逢清明,各種祭品開始銷售,除傳統的「金元寶」「紙錢」外,還出現了「冰箱」「電腦」「汽車」等現代生活用品,甚至「名包」「名酒」「豪宅」也是「應有盡有」,一些商家利用大家的祭拜需求和思念之情大肆發展「白色經濟」。
文章中指出,疫情發生以來,更有商家把「創意」的腦筋動到了防疫物品上,出現了紙紮防禦用品口罩、疫苗等荒唐的產品,讓人瞠目結舌。
文章中也強調,這種片面追求獵奇、博人眼球的行為,無疑是對清明祭拜傳統的惡意消費,「從古至今,清明的核心都是祭奠逝者、緬懷先人、寄託哀思,隨著文明的進步和發展,我們不斷在推進綠色、文明的殯葬新風尚,讓清明回歸到慎終追遠的本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對於墓地不斷漲價的亂象,文章也點名,「北京不少陵園的墓地價格達到了20萬(人民幣)以上,上海一陵園最低報價11萬元,上不封頂。更有陵園的價格年均上漲幅度達到了25%以上。」
文章中提到,墓地價格不斷高漲,讓很多人難以負擔,「高價墓地」現象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民生問題,墓地價格為何越來越高?土地資源稀少,墓地市場供給不足,民間傳統的喪葬觀念,以及部分經營性公墓盲目開發高檔、豪華墓穴等情況,都是「高價墓地」的背後推手
文章最後指出,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崔建梅就建議「清理天價墓地,全面取消經營性公墓」。殯葬改革是民生大事,「高價墓地」頻現關乎人民群眾能否逝有所安。遏制「高價墓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斷完善《殯葬管理條例》,大力發展公益性墓地,從制度上予以保障更是值得更多關注和思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