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國內已連續7天本土確診破百例,指揮中心規劃如果單日確診人數超過1500人,將啟動輕症在宅照護計畫,相關指引預計下週定案,新北市將優先進行試辦。但在指引公布前,醫師們也提出2點建議,包括「確診者的高低風險判定」及「投藥權責」,若給予防守的醫療人員「武器不足」,容易影響到第一線人員的執行,甚至延誤治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指揮中心規劃如果單日確診人數超過1500人,將啟動輕症在宅照護計畫,正在進行相關指引修正,預計下週定案,而新北市為最先表達有意願進行試辦。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透露,符合無症狀、年齡小於65歲及慢性病並不嚴重者,中重症相關風險低等患者,較適合這類型的方案。
不過,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也在指引出爐前,提出2建議盼能克服。醫師指出,在年齡界定為65歲以下的部分是相當顯而易見可判斷的,但慢性病「不嚴重」或「控制穩定」就會相對主觀。而這之中還有小細節要定義,若基層醫療人員判定患者是可返家照護,但後續又成為高風險,家人無法即時通報時,是否就會造成重症或病情急轉直下。
柳朋馳提到,還有獨居者的看護問題,即便一開始被判定成低風險或中低風險,相關的監測要由誰負責?這部分都還是需要細節定義明確。醫師認為,還有個最大的重點是,假設患者是在基層診所被篩出確診,屆時是否要轉至醫院做判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宅照護除了醫療人員本身,當然還需要其他的後援。柳朋馳指出,以藥物而言當然會希望是「藥海」策略,若備的數量越多,甚至擴大到如同「克流感」的狀況,基層醫護可直接發放當然是最好。醫師說明,假設快篩或PCR確定陽性,此時醫師們直接判定,「雖然低風險,但擔心患者症狀可能轉成中重症風險」直接給予藥物,對於重症比例就會有相當大的幫助,但判定細則仍有待等指揮中心開會認定。
最後柳朋馳也語重心長的表示,「我們雖然期待很多東西在基層就能做好醫療第一關,但最怕的是在這醫療第一關時,給予防守的醫療人員武器或權限,甚至是支持度不足,就容易讓第一線人員不敢做這些事,延誤應有的處置。」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副秘書長劉漢宗則說,所謂「藥海策略」建議備到10%左右的份量,大約200至300萬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