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開館後,首檔與歷史博物館的館際交流展「藏珎:東亞書學的視域」,為兩館首次合作策劃的典藏研究展,自明(13日)至6月27日於橫山書法藝術館展出。本展梳理桃美館及史博館書法典藏,以「東亞書學」的視角,定焦臺灣身處東亞書藝核心的意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藏珎(唸珍,意寶):東亞書學的視域」選件桃園市立美術館及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書法典藏,探照東亞書法發展的時代「切片」,展呈東亞書學視域的內涵,進而凸顯臺灣身處東亞書學核心的重要意義。本展劃為三大展區:「華人書法」、「日本書法」、「韓國書法」,展出來自臺灣、中國、日本、與韓國各地的書法作品。
書藝館表示,此次藉由共70餘位書藝家、超過70件的東亞書家作品,跨度自1911年至2006年, 凝視相異的斷代和其折射的時代精神──如日本前衛書法的溯源、二戰後韓國書法的民族意識,以及反映不同年代、地緣性格的華人書法眾相。本展收攬東亞書學動態性的書法景緻、各地邊界的文化交融,以及多元的書藝史觀,帶領觀者重新聚焦東亞書藝的觀看視域。
本展由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林俊臣擔任策展人,選件桃園市立美術館及國立歷史博物館之書法典藏,參照兩館典藏的書藝特質及面貌,重探東亞書法發展的時代剖面,進而凸顯臺灣身處東亞書學中,因不同年代、不同地緣中所帶來的書法影響與貢獻,如渡海書家曾紹杰的〈山濤傳隸書軸〉反映歷史背景下華人書法的眾相與變革契機;日下部鳴鶴〈和孫明府懷舊山行書軸〉發出日本現代書藝的先聲;韓國書藝泰斗金膺顯的〈高?四面行書軸〉展現二戰後韓國書法的民族意識等。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展亦展出桃園市立美術館典藏中跨越書法藩籬、傳統邊界的現當代書藝作品,臧真白的〈篆象字〉以篆筆書法寫出一頭具體的大象造形,可被視為傳統往現、當代擺動的過渡;桃美館本次並且隆重展出已故當代書法家卜茲(陳宗琛)的〈善貸且成手卷〉,將完整呈現橫幅9.6公尺的長卷,並以這件作品為本展覽年代跨度的尾聲,從史博館的典藏脈絡探尋,桃美館的典藏路徑,作為探討書藝變革的線索,展呈桃美館現當代性的典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