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地區水稻褐飛蝨現蹤 請農友慎防蟲蟲危機

▲褐飛蝨危害嚴重時形成「蝨燒」             。(圖/記者陳崑福翻攝)

▲褐飛蝨危害嚴重時形成「蝨燒」。(圖/記者陳崑福翻攝)

記者陳崑福/屏東報導

高屏地區一期稻作早植稻已接近收穫期,一般稻作亦陸續進入齊穗期,近日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人員於田區巡查時,發現在屏東縣崁頂、南州、新園鄉及東港鎮等地有出現零星褐飛蝨危害情形,為避免蟲害蔓延擴散,高雄場籲請農友加強田區巡查工作,適時採取防治措施,施藥防治時應留意安全採收期,以確保稻穀產量和品質。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褐飛蝨為長距離遷移性害蟲,成蟲及若蟲常群集於稻叢基部吸食稻株養液,被害稻株基部常可見其分泌物所引起的煤煙病,稻株並由基部往上黃化,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及發育,若在孕穗期受害,則穗數及稔實率明顯下降。褐飛蝨密度低時,可導致稻株黃化,影響稔實率;族群密度高時,可使稻株於短期內迅速枯萎倒伏,受害區塊相連造成全面枯萎,形成所謂「蝨燒」的現象。

高雄場戴順發場長指出,為兼顧稻穀的產量和品質,農友應適時加強田間巡查,當平均每叢稻株達5-10隻飛蝨類害蟲時可施藥防治,施藥前可先將田間水位保持 3-5 公分,促使飛蝨類蟲體向上移動,藥劑儘量噴布至水稻植株莖部,效果較佳,並視防治情況,可間隔7-10天再施藥1次,以抑制害蟲族群增長。惟施藥時需確認稻穀收穫時間的間隔尚大於藥劑安全採收期,且務必選用農藥資訊服務網(https://pesticide.baphiq.gov.tw/information/Query/ Pesticide)或植物保護資訊系統(https://otserv2.tactri.gov.tw/ppm/)核准藥劑;農友遇有防治上疑問,請與高雄場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