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台灣的新冠確診者愈來愈多,但若有症狀、快篩又陰性該怎麼辦?對此,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表示,透過「2邊一起挖」的方式,一支快篩採檢鼻咽、一支採檢扁桃腺,敏感度可以進步到88.1%。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建璋表示,他的學弟、長庚放射科醫師陳煥武確診,Ct值15,病毒量相當大,但6次快篩都陰性,引起廣泛討論,可見這種狀況並非單一經驗。
李建璋試著計算手邊的核酸檢測報告通報值,他處理的15名病患當中,有13名患者Ct值小時20,比率高達90%,意味著大部分使用快篩確診的患者,都是在病毒量高的疾病後期才確診,而「47%死亡患者在確診後3天內死亡」這項數據,也部分反映了這項事實。
李建璋說,這次Omicron的一大特色是先攻擊喉嚨,許多患者告知「喉嚨像刀割」一樣疼痛,主訴流鼻涕的症狀不多,因此若從鼻子採檢,可能沒有採撿到病毒最多的地方,若從喉嚨、前鼻腔一起採檢,就有可能提升採撿到病毒抗原的機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李建璋提到,這個想法並非當初快篩廠商提交食藥署的數據,是否真的能夠提升快篩敏感度,還有待臨床實驗。值得慶幸的是,李建璋連續多天找了文獻,發現加拿大有間大學一月發表了研究,顯示喉嚨與鼻子「一起挖」,可以有效提升快篩的陽性檢出率,而研究中使用的快篩,是在台灣超商很容易取得的「Abbott Panbio」快篩。
李建璋指出,若只有採取鼻子的檢體,敏感度只有68.4%,但若使用一支棉棒,分別挖喉嚨與鼻子,敏感度可進步道81.6%,若使用2支棉棒,鼻子、喉嚨分開挖,做2次快篩,敏感度更可以進步到88.1%,但要注意的是,必須挖到扁桃腺,而非只有唾液,「只有唾液不夠精準。」
李建璋說明,這項研究收集了1,400多人,有不錯的研究品質、可信度很高,方法雖然簡單,卻對提升正確度有顯著的效果,值得推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