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兒確診「驚見危險1症狀」 媽嚇送急診:家裡一定要備好2東西

▲▼母嬰,寶寶(圖/記者劉維榛攝)

▲孩子確診退燒後,竟出現低溫與皮膚斑駁症狀。(示意圖/記者劉維榛攝)

網搜小組/劉維榛報導

「除了注意高溫,也要注意低溫!」一名媽咪表示,一家三口都確診,其中3歲兒子退燒後,在深夜出現34.4度的低溫、嘴唇微白且「四肢有紫色狀紋路」的狀況,嚇得原PO趕緊叫救護車。急診醫師也趕緊安排檢查,兒子住院3天才好轉出院,對此,原PO提醒,除了注意孩子低溫,家長也務必備妥「2樣東西!」

一名女網友在臉書《家有男孩崩潰日常》透露,自疫情炸開後,她酒精一刻也不離身,無奈一家三口仍被Omicron纏上,歷經煎熬照顧兒子到康復,原PO提醒家長們,「除了注意『高溫』,也要注意『低溫』,除了備好『血氧機』也要備好『氧氣瓶』!」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原PO也強調,每天盡量紀錄孩子身體狀況,包括體溫、血氧、心跳、攝取食物與水份,原PO在白天與晚上也會觀察孩子活動力。

►「夜晚」發燒時,盡量每小時量一下體溫/血氧/心跳。

►「白天」除了基本量體溫/血氧/心跳,也要注意小朋友的氣色神色、精神狀態、活動力及食慾。

接著切入重點,原PO緩緩道來,5月22日早上,3歲兒子突然發高燒,「持續大約兩天的燒退燒退」,吃藥後有退燒,所幸沒有燒到40度以上。到了24日,原PO說,兒子歷經第五次燒退後,卻出現體溫偏低的狀態,「大概落在36.5至35.5度之間,但活動力跟食慾都還不錯,決定持續觀察並紀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6日約莫是深夜12點多,兒子在沒發燒情況下出汗,原PO透露,之前也有過一、兩次,同樣出汗後體溫又降低了一點,當時她直覺不太對勁,立刻量兒子體溫跟血氧、心跳,結果體溫已經降到34.4度,「雖然血氧值還在安全範圍但心跳有變慢」,但加上嘴唇顏色有點發白,因此原PO當機立斷要叫救護車。

原PO補充表示,孩子體溫出現35度以下要馬上送醫,等待救護車同時,她趕緊找出家裡備用的氧氣瓶,「氧氣瓶按兩口給兒子,再把睡夢中的兒子叫醒,確定他的意識清醒」,不久後救護車已經抵達。

當下一片混亂,原PO揪心表示,兒子在醫院雖然意識清醒,但四肢已出現了皮膚斑駁,「四肢有紫色狀紋路,『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也是要緊急送醫的警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恰好當天急診值班醫師是小兒專科女醫師,她馬上安排抽血、肺部X光檢查,並讓孩子住院3天觀察,所幸孩子可以返家照護。

原PO轉述醫師說法,「孩子在高燒後,會呈現低溫的狀態其實算是正常的情況,但大多應該會在24小時後回復正常的體溫,體溫偏低要緊急送醫是正確的觀念。」原PO也感謝直呼,幸好我們沒有忽略了這些危機的警訊,也即時受到救助。

面對一家三口都確診,原PO也呼籲大家,「拜託可以打疫苗一定要去,然後為了強壯自體免疫力,平常要定時補充營養維他命,這個可惡的病毒正在強烈的攻擊我們,唯有提升自身免疫能力才能不容易被擊敗。」

文章曝光後,底下網友直呼長知識,「爸爸媽媽、小寶貝都辛苦了,謝謝妳特別分享這個經驗」、「謝謝媽咪分享,辛苦了,看了文章跟著捏一把冷汗」、「這訊息好重要,謝謝分享」、「低溫很容易被忽略了,感覺需要多觀察一陣子才能放鬆啊」、「建議居家環境保持通風對流」、「我又長知識…因為我跟孩子也是確診,目前都好」。

另有過來人也分享,「我的小孩也曾經燒了幾天後低體溫,打電話到急診室,護士請我們幫她保溫,立馬開電毯給她,後來只要醫生開退燒藥,都會特別和醫生提醒她曾經這樣」。

▲家長也看了好揪心。(圖/翻攝家有男孩崩潰日常)

▲兒童確診「6症狀」可自行就醫。(圖/新北市府提供)

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指揮中心訂定):

一、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須視訊診療,必要時得安排外出就醫(警訊表徵/就醫警訊):

(一)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二)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三)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四)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五)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二、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請撥119或緊急時由同住親友送醫(119送醫/緊急自行就醫條件):
(一)抽搐;(二)意識不佳;(三)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四)唇色發白或發紫;(五)血氧飽和度低於94%(如家中有);(六)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