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遇刺不幸身亡震撼國際社會。針對安倍曾經為中日關係有哪些貢獻?大陸官媒《環球時報》也引述多位大陸涉日專家觀點。學者們認為,安倍是日本現代內閣制度形成以來在任最久的首相,其政治生涯中有兩次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最好機會。但安倍晉三下台對華態度大轉變,甚至發表一系列的涉台言論,體現出缺乏誠信的政治秉性。「但他依然還是日本歷史上留下最重要影響的政治人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安倍晉三遇刺當天,大陸外交部首先表示,安倍前首相曾經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發展作出過貢獻,並且向「家屬表示哀悼和慰問」。隔天9日,黨媒《央視》報導,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就安倍逝世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致唁電,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向安倍晉三夫人安倍昭惠致唁電表示哀悼和慰問。
相較大陸官方定調日前首相安倍對中日關係有做出貢獻,不少大陸網民難忘當年日本侵華恥辱,起底安倍家族的過往,外祖父岸信介是侵華日軍的甲級戰犯,在華期間人稱「滿洲之妖」,還組建731細菌部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切開過去歷史背景,單就安倍對中日關係哪些實質上的貢獻?陸官媒《環球時報》訪問多位日本問題專家學者。其中,華僑大學客座教授、日本問題專家劉慶彬曾數次與安倍晉三有過接觸,在他看來,安倍執政生涯中有兩次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最好機會。
他指出,第一次是在2014年11月,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這是其自2012年12月再次執政以來的首次訪華。期間,時隔2年半再次舉行中日兩國首腦峰會,這也是中日兩國領導人就任後的首次會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次是在2018年10月,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首次正式訪問,這也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來首次正式訪華。訪華期間,安倍除了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周年紀念活動,還參加推動兩國企業在第三國基礎設施合作的論壇。安倍晉三行前就向媒體強調,「希望通過訪問,把兩國關係推上新階」。
劉慶彬介紹,實際上,2015年4月在雅加達、2016年9月在杭州、2019年6月在大阪等場合,中日兩國領導人都有過良好互動。安倍晉三還曾公開表示若條件成熟,願與「一帶一路」倡議展開合作,也曾說「不排除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
劉慶彬認為,「這一系列的言行使得中日關係一度出現過轉圜的機會,不能否認安倍晉三為改善兩國關係作出過努力和貢獻」,就在安倍在辭職後的對華態度產生重大倒退。此前,安倍晉三多次在日本戰敗紀念日等時間參拜靖國神社,供奉祭品等。今年上半年,安倍晉三在與蔡英文視訊通話,曾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劉慶彬也用「八面玲瓏、能屈能伸」形容安倍晉三,不論他自身真實想法如何,都是本世紀以來日本政壇不可替代的政治人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鍵表示,安倍下台以後對華態度發生明顯變化,是一種缺乏誠信的政治秉性,特別是安倍下台以後發表的一系列涉台錯誤言論,又將其此前的尤其是中日關係轉圜時期的對華政治言論幾乎全部推翻,因此今天中國人對他的評價會很複雜。
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認為,「可以說安倍晉三是一位『演員』」。他在執政期間,肯定要考慮中日關係的正常發展,特別是經濟方面,因為這將為日本帶來切實利益。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不管他出於什麽樣的原因,確實是為中日關係的發展作出一定貢獻。
呂超說,包括安倍晉三、其胞弟岸信夫在內的整個家族,實際上對日本的戰爭罪行沒有深刻認識,這也導致安倍晉三在下台之後,擺脫職位束縛,說出更多「心裡話」,甚至在台海問題上大放厥詞,表現得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