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早看穿中共野心!創造「印太」反制中國 扭轉西方視角影響深遠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是最早提出「印太」理念的人。(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葉睿涵/編譯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中槍身亡,引起世界關注。前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10日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悼念安倍時披露,今天大家慣用的「印太」(Indo-Pacific)一詞,其實是由安倍所創造。相關理念除了被當地大部分國家完全接受外,還改變了西方看待亞洲的視角,找到反制中國稱霸野心的良策,影響深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博明在《安倍晉三發明了「印太」》一文中指出,川普2017年11月在越南發表演說時,宣布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標誌著各國領袖開始改變描述這個世上人口最多地區時的稱呼。然而,川普的這一說法,其實是借用了安倍過去的措辭,因為安倍早在2007年首次擔任首相期間,就曾在印度的某次演講中,呼籲各國要建立一個跨越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廣闊亞洲」,並創造一個「對所有人開放透明、自由和繁榮的海洋」。

安倍比大多數西方領袖更早看穿中國共產黨的野心,正是這一點迫使他重新思考各國應該如何看待亞洲。過去,人們通常使用「亞太」(Asia-Pacific)來形容亞洲與太平洋沿岸地區,不過安倍清楚,「亞太」一詞容易讓人聯想到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地理位置,但他希望人們拓寬視野,看到一個更宏大的畫面,包括印度和東南亞等年輕海洋國家都納入版圖之中,因此他選擇使用了「印太」一詞來描述其地緣政治願景,也被該地區的大部分國家,甚至是世界各國完全接受。

▲安倍(左)「自由開放的印太」的區域戰略深獲美國前總統川普(右)支持。(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在地理上制衡中國,博明指出,安倍還試圖用一種更具吸引力的說法,主張印太應該是一個「重視自由、法治和市場經濟、不受武力或脅迫,以及……繁榮」的地區,藉此來抵銷北京的威權式中央集權模式。為了鞏固其地區架構,安倍還提出了一項新的外交倡議,與美國、印度和澳洲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遏制中國的成長,並積極促成各國領導人對話。雖然Quad不是軍事同盟,但它已成為對付北京虛假訊息、供應鏈勒索、債務陷阱外交、非法捕魚等不當行為的重要論壇。

2017年,當川普政府尋找一個可概括其區域戰略的口號時,博明與同事看到了安倍「自由開放的印太」的優勢,並與同樣看中相關精神的國家一同放大這個理念。2017年11月,澳洲時任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提出了「實現安全、開放和繁榮的印太政策」,隨後以印尼為首的東南亞國家提出了新「印太展望」、布魯塞爾和柏林起草「印太戰略」、巴黎推動「印太軸心」,引起中國共產黨的注意,指示其外交官警告鄰國不要使用「印太」一詞,但收效甚微。

安倍認為,各國應根據自己的意願,而不是中國的想法,來定義相關區域,表明其捍衛國家主權的立場。在面對夢想成為大國的中國時,安倍將主權理解為國家間團結的基礎,無論這些國家的政府型態為何,即使他們在國內可能不完全自由,但他們仍然希望能擺脫來自國外的脅迫。今年5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使用了類似措辭,聲明「美國認同印太地區國家和人民的共同的景,即印太地區應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地區,並有著透明、公平的規則,而且各國都能自由地做出自己的主權決定」。

►20分鐘聽懂《Wow世界熱鬧什麼?》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