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再爆「黑死病」新案例!鼠疫現蹤寧夏 45歲牧民感染

▲引發鼠疫的「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病毒。(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銀川市確診1例輸入性鼠疫病例。(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鄭思楠/綜合報導

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7月19日晚間發布通報稱,銀川市確診1例輸入性鼠疫病例。據悉,鼠疫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由鼠疫耶爾辛氏菌引起,潛伏期一般為1至6天,個別病例可達8至9天。歷史上,鼠疫出現過三次世界範圍內大流行,曾經被稱為「黑死病」,造成人類生命健康嚴重損失。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第一財經》報導,通報顯示,7月19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確診1例鼠疫(腺鼠疫)病例,患者劉某某,男,45歲,住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廟牧場,職業為牧民。7月12日9時左右,患者自覺發熱、乏力、意識不清、水樣便腹瀉,自內蒙古返回銀川,就診於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7月13日11時左右,就診於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7月14日就診於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7月19日診斷為疑似鼠疫病例,當日確診為鼠疫病例。

按照自治區鼠疫控制應急預案要求,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已啟動四級應急響應,相關地區和單位已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全面啟動應急處置工作機制,對涉疫區域和人員采取了嚴格的分類管控措施,各項處置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鼠疫潛伏期一般為1至6天,個別病例可達8至9天。感染鼠疫菌以後,臨床可表現為腺鼠疫、肺鼠疫及敗血型鼠疫等類型。腺鼠疫最為常見,通常表現為發熱和局部淋巴結腫大,治癒率高。肺鼠疫常表現為高熱、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咳血,由於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如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死率高。敗血型鼠疫症狀也較為嚴重,預後較差。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攜帶鼠疫菌的宿主動物主要是鼠、旱獺等齧齒類動物,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大陸建國前鼠疫疫情也非常嚴重,之後政府高度重視鼠疫防控工作,發病數明顯下降,至80年代平均每年報告約20例病例,90年代,大陸南方鼠疫疫情曾出現過短暫上升,自2010年以來每年僅有零星病例報告。

據統計,自2019年以來,截至目前,大陸全國發現的鼠疫病例累計11例,出現的死亡病例累計4例,梳理這些報告的鼠疫病例,主要集中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蒙古自治區這兩個省份。

2019年,大陸鼠疫報告發病5例,死亡1人,其中至少有4例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肺鼠疫病例和腺鼠疫病例皆出現。

2020年,大陸鼠疫報告發病4例、死亡3人(其中1例為2019年報告病例),其中出現的2例死亡病例發生於內蒙古自治區。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年,大陸鼠疫報告發病1例,該病例於當年8月17日收治於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該患者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寶豐鎮人,2020年6月與其丈夫受雇於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阿如布拉格嘎查牧民家從事放牧工作。

大陸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日前曾在公眾號上表示,鼠疫臨床上可以使用多種有效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夠早期就診,並得到規範有效治療,治癒率非常高。可疑接觸者也可通過預防性服藥而避免發病。

預防中心也曾提醒稱,外出旅遊時盡量減少和野生動物接觸,不去逗玩健康狀況不明的旱獺,做好防蚤叮咬,通過使用驅避劑、減少軀體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獵、食用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