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規模達520億美元的美國晶片補助法案(CHIPS Act)19日在參議院進行討論,由於法案內擬設置「防火牆」,被認為是針對大陸半導體業而來,引起外界關注。對此,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其勝表示,晶片法案違背市場規律,以政府力量強行改變半導體業的國際分工環境,「強迫半導體企業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選邊站。」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澎湃新聞》報導,美國國會早在2020年6月就呼籲推出相關法律,刺激半導體製造業在美國的發展。然而,兩年過去了,美國政府承諾的「補助金」卻遲遲未到位。儘管當前「芯片(晶片,下同)法案」貌似再度「起死回生」,但其距離「落地」仍面臨諸多政治、法律阻礙。
吳奇勝分析,美國國內也存在反對推進該法案的聲音,「一些經濟保守派認為,政府不應該過度干預市場,政府的半導體補貼是浪費納稅人的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悉,美國國會議員正推動的「晶片法案」是由參議院多數黨(民主黨)領袖、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等人起草。消息人士稱,法案內容包括向美國半導體公司提供超500億美元的補貼,以及一項為期四年的25%稅收抵免,以鼓勵企業在美國建廠,該稅收抵免估值約為240億美元。
美國《華爾街日報》曾提到,全球持續兩年的晶片短缺導致美國多家汽車廠停產,也使得部分電子產品的價格飆升,因此,拜登政府為提高國內產能而提供補貼的力度增強,數據顯示,美國的晶片製造能力已從1990年佔全球總量的37%下降到12%。
對於美國會提出的晶片法案,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痛批,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美方一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意識形態化,對別國搞技術封鎖、技術脫鈎,「這只會讓其他國家更加警醒,在技術上一味依靠美國行不通,這也將促使各國加快實現科技自主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