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為核武立法 專家:難再促進非核化談判

▲▼北韓17日上午從平壤試射短程彈道飛彈KN-24。(圖/路透社)

▲北韓為核武立法規定使用條件。(圖/路透社) 

文/中央社

北韓國會最新通過法案,明文規定核武使用條件等相關政策。專家認為,平壤當局意圖藉此鞏固「擁核國」地位,拒絕就「非核化」進行談判,迫使南韓及美國修正現有的對北韓政策。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韓中央通信社(KCNA)今天報導,北韓第14屆最高人民會議第7次會議通過最高人民會議法令,明文規定核武力量的使命、構成、指揮控制權等事項。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強調,核武不能拿來「討價還價」,隨著新法頒布,北韓作為核武國家的地位已不可逆轉。

隨著北韓透過立法明確表態,至今持續要求北韓完全非核化的南韓及美國當局將如何因應,受到南韓媒體關注。專家認為,在北韓通過新法後,可能很難再就北韓非核化促成談判。

南韓統一研究院北韓研究室長洪敏(譯音)認為,北韓意圖藉這次立法明確斷絕非核化協商的可能性,動搖南韓及美國對北韓政策的根幹。梨花女子大學北韓學系教授朴元坤表示,之後與北韓可能頂多就核武裁軍或軍備限制進行協商。

不過,韓媒News1報導指出,金正恩在2013年也曾表示,核武不是「能與美元做交換的商品」,拒絕就非核化進行談判,但之後一度改變態度,因此無法排除平壤當局改變立場的可能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南韓世宗研究所北韓研究中心主任鄭成長分析,北韓這次立法展現了平壤當局對本國核武及飛彈開發成果的信心,也確保在必要狀況下使用核武的正當理由。

北韓稱這次制定法規是為「最大限度避免擁核國之間因誤判及濫用核武而引發核戰爭」,但在戰爭爆發時可用於擊退敵對勢力的攻擊,或在國家核武指揮管制體系受到敵對勢力攻擊威脅時,可預先採取攻勢,代表南韓或美國若想對有權決定是否使用核武的金正恩不利,可能遭到北韓的核武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非擁核國與其他擁核國合作,加入侵略或攻擊北韓行為時,北韓不會以核武威脅或攻擊該非擁核國,看似承諾不會以核武攻擊未持有核武的南韓。

但鄭成長指出,新法在使用核武的條件中寫道,若判斷可能遭受核武或其他大量殺傷性武器攻擊,為了維護國家及人民安全的「不得已狀況」,也可能動用核武,適用範圍較為模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鄭成長認為,若美國政府仍繼續保持對北韓敵對政策,可能面臨來自北韓的更大安保威脅,且北韓在2021年第8次勞動黨大會時發表至2025年國防發展目標中,也包括可接近美國邊境的核武潛水艇,韓美當局應盡快擺脫不切實際的主張,找出可平衡朝鮮半島及東北亞勢力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