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政府全力推動「2030國家雙語政策」遭遇學術界反對聲浪,行政院也因此改名為「2030雙語政策」,但在今(1日)一場新書發表會上,學者批評此舉為「換湯不換藥」,政府作法是把英文從學習學科變成學習工具,不僅年輕人中文程度嚴重受影響,英文程度也不會提高,甚至更糟,若從提升競爭力角度來看,作法絕對是錯誤,呼籲政府儘早認錯並從源頭加以導正。
為厚植國人英語力,全方位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政府全力推動「2030國家雙語政策」,希望將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但政策推出後受到學術界質疑,今年3月改為「2030雙語政策」,但在今天早上的《雙語國家狂想》新書發表會上,引發學者與教師批評政策錯誤,呼籲政府儘早認錯並從源頭加以導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雙語國家狂想》作者之一、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長廖咸浩指出,政府名稱雖然改,但卻是換湯不換藥,政策實踐並沒改變,反而變本加厲,這是國安級事件,政府雙語政策是一個全英文授課政策,要把英文從一個學習的學科,變成學習的工具,若所有課程都變成全英語授課,狀況就像孟加拉人用英語學習大一物理,學生聽不懂,學科不僅變糟糕,英文不會變好,若從提升競爭力角度來看,絕對是「錯誤、錯誤、再錯誤」。
廖咸浩強調,上述作法將導致年輕人中文程度受到嚴重影響,而且英文程度不會因此提高多少,甚至降低,其他英數史地等學科反而沒辦法學好或變得更糟糕,香港與新加坡就是很明顯例子,像是新加坡的雙語政策,變成獨尊英語而忽略母語,現在中文變成學科,英文變成學習工具,結果是「半英語、不英語」國家,難道台灣希望變成「中文不好、英文也不好」的社會,以及學科知識也學不好的國家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之一、東海大學講座教授何萬順指出,民進黨提出雙語國家政策動機,原因之一是對台灣英語能力的憂心,這是英檢業者與民進黨,透過媒體對民眾洗腦,讓大家以為「台灣菜英文」,事實上,英檢在其他國家是菁英去考,但台灣則是大家都去考,當然成績不如其他國家。
何萬順強調,英文當然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也不是唯一重要,若政府強推雙語政策,只會造成平庸與貧乏,英文是「人人通卻人人鬆」,會英文但沒有非常好,因為台灣沒有英文的學習環境,台灣的英文程度,最多就會像之前印度菲律賓等從英美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國家,大家要深刻反思可能後果。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名作者、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也指出,在中央政策主導下,不少縣市紛紛出現「雙語教師」招考,排擠應有專業師資結構,甚至連國文科教師筆試都要考英文,還規定口試以英文進行的亂象,簡直是走火入魔,更將「雙語教學」當成一種「進步」教學方式,但不是所有立意良好政策都能通往天堂,用獨厚英文方式甄選專科教師,已經出現明顯荒謬與災難,希望教育部盡早承認錯誤,並從源頭加以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