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試所離岸風場建人工藻場 有助改善海洋生物棲地

▲人工藻場多層次的立體空間,提供了大量餌料生物的棲息環境。(圖/記者楊惠琪攝)

▲人工藻場多層次的立體空間,提供了大量餌料生物的棲息環境,此為模型圖。(圖/記者楊惠琪攝)

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於10月13日至10月15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包括國內外企業、學研機構、政府單位共展出近1200項技術作品。今(4日)舉行展前記者會,由農委會統籌的「永續發展館」展區,搶先公開水產試驗所在離岸風場建立人工藻場,藉此改善海洋生物棲地的作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規劃「未來科技」、「永續發展」、「創新領航」、「發明競賽」四大展區,由農委會統籌的「永續發展館」以減碳增匯、綠能科技、循環再生三大主題區呈現,預計發表107項因氣候變遷自主研發的成熟技術。

由水產試驗所團隊研發的「離岸風場藻貝類養殖之海洋碳匯應用」技術,在離岸風場建立人工藻場,來改善劣化的海洋生物棲地,目前已成功開發中國半葉馬尾藻及粉葉馬尾藻兩種育苗技術,也利用海藻生長期間大量吸收二氧化碳(CO2)的能力,形成強大的海洋碳匯。


▲人工藻場提供了大量餌料生物的棲息環境。(圖/農委會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水試所所長陳君如指出,透過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方式馬尾藻附苗與育苗,經2到3個月後,人工藻場便成形,人工藻場多層次的立體空間,提供了大量餌料生物的棲息環境,更成為海洋生物重要的「產卵場」、「輔育場」及「覓食場」,不但提高海洋生物多樣性,對漁業也有增裕效果,像是目前以經建立的人工藻場,已經成功吸引虎斑烏賊與萊氏擬烏賊前來產卵。

陳君如說,目前水試所已在彰化外海、苗栗外海與澎湖等三處海域設置測試點,但他坦言,人工藻場的建制,仍待與漁民進一步溝通,因為部分漁民仍不瞭解新技術所帶來的效益,在撈捕過程不免損毀人工藻場設施,未來會加強溝通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