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俊宏/台北報導
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表示,BA.5 終於要被取代了嗎?世界衛生組織目前正在追蹤300多個Omicron子變體,到底誰將脫穎而出成為主流?是BQ.1.1、BF.7 或是XBB呢?這三株都確定在台灣出現了,而BF.7感染後早期症狀包括咳嗽、咽痛、疲勞、鼻塞、流涕。
吳昌騰17日在臉書指出,BQ.1.1於今年7月中才首次在尼日利亞發現,僅約3個月,它已在英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比利時、丹麥等逾10個國家發現;雖然美國CDC最新的新冠病毒流行病學數據指出,BA.5目前仍然是主要流行株,但BQ.1.1和BQ.1正在以驚人速度增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昌䲢說,BQ.1.1自從9月首次被檢測出以來,目前已超越先前快速傳播的BF.7,占到第三、四位,總占比11.4%,而BA.5病毒株正在慢慢減少至67.9%,BQ.1.1的特色如下:
1、Spike protein擁有最多的5個關鍵變異位
2、比BA.5的複製速度快三成
3、出現二次感染BQ.1.1的風險高
4、傳播力加強
5、BQ.1.1不但能逃避疫苗和自然免疫,而且可能逃避藥物抗體
吳昌騰表示,換句話說,無論是疫苗、自然感染、甚至抗體治療方法,都可能會奈何不了BQ.1.1!由一項初步的預印本研究顯示,BQ.1和BQ.1.1可顯著降低來自CoronaVac 疫苗(美國未使用),以及突破性Omicron感染的中和抗體效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昌騰提到,科學家也發現BA.2.75.2 和BQ.1.1這兩款變種,它們堪稱是被發現和測試過的「抗體規避性最強」的變異株;尤其是BQ.1.1逃避Bebtelovimab禮來新冠抗體,以及另一種僅對某些變體起作用的抗體藥物提供的免疫保護。
吳昌騰指出,BF.7變異株是何方神聖?BF.7於今年5月13日首次在比利時出現,它被稱為「 Omicron spawn」,截至10月15日,BF.7在美國占5.3%,目前是第5位主要流行株。
吳昌騰說,此外,在歐洲地區,比利時的感染者中BF.7已占到25%,德國、法國和丹麥則占到10%左右,BF.7也在中國快速傳播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昌䲢寫道,新變異株BF.7有哪些特點?其實BF.7就是前期全球流行的BA.5毒株的子代,BF.7等同於BA.5.2.1.7,前者在後者基礎上引入了額外氨基酸突變R346T ,這使得BF.7可以進一步逃逸BA.5感染誘導的中和抗體,更進一步免疫逃逸,可能是BF.7緩慢取代BA.5的原因之一;因此BF.7也是有可能會成為今年冬季流行的突變株,BF.7感染後早期症狀包括咳嗽、咽痛、疲勞、鼻塞、流涕。
吳昌騰表示,XBB又是何方神聖?也稱為BA.2.10,XBB於8月在印度首次被檢測到,免疫逃逸能力也強,比如說針對三針疫苗加BA.5突破感染形成的免疫背景下,XBB免疫逃逸大概是BA.2的28倍、BA.5的19倍。
吳昌騰指出,以新加坡的疫情來說,9月6日,XBB首次在新加坡出現,新加坡預計XBB疫情將在11月中旬達到峰值,每天會有1.5萬例新增病例;而Omicron XBB疫情高峰時的每日新增病例數,將超過BA.5高峰時的每日1萬例新增病例數。
「看到這裡,三株病毒好像都是厲害的病毒!」吳昌騰說,那二價疫苗有效嗎?由於這三株新突變株都是由BA.5衍生而來,因此美國CDC估計含BA.5二價疫苗對其會有一定的交叉保護;另外維持個人的防護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也是很重要,「面對未來,我們未知的還多的呢!」
指揮中心統計,國內今年累計檢出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分別為BA.5為1151例、BF.7為4例、BQ.1.1為2例、BA.4為103例、BA.2為1,023例、BA.2.75為50例、XBB為1例;另累計783例BA.5、5例BA.4、2514例BA.2本土確定病例,尚無BA.2.75、BF.7、BQ.1.1、XBB本土確定病例。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新興變異株都是輕症個案,主要特點是「傳播力增加、有免疫逃脫特性和疫苗保護效果」會下降,所以國際上還在持續研發更新的單株抗體來應付新興變異株,但3大變異株流行的地區不太一樣,BF.7是中國跟歐洲,BQ.1.1是歐美,XBB特別在東南亞、孟加拉等地。
羅一鈞提醒,預防方法一樣把疫苗打好打滿,最新的次世代疫苗主要就是針對Omicron病毒株所設計的,預期對這些新興變異株多少有些交叉保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