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台灣設計研究院與台北捷運公司合作,展開「台北捷運再設計」優化案,昨19日發布第一階段「售票區」改造成果,沒想到引發許多網友評論「做得不錯,可以改回來嗎?」、「是在設計車站還是設計旅客?」今(20)日設研院也在臉書回應,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指教,「優化持續進行中,設研院也將偕同各共創單位持續修正。」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捷運再設計(中山站)」優化案,針對台北捷運舊站體做示範優化,在硬體及系統的既有條件下,將捷運提供的服務進行整合,包含詢問處、售票機台區域、部分指標等,進行優化改造,階段性公開。
昨日公開第一階段售票區改造成果,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建構旅客「由遠到近」的觀看脈絡,除了有一致性的視覺印象呈現,也重新建立資訊的理解,用簡潔有序的介面設計,讓購票體驗更順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初步改造成果公開後,引發許多網友湧入批評,不少人指出,捷運路線圖的位置太高,還會可能會反光,不友善老人、小孩、視力不佳的民眾等,其他網友也紛紛留言「設計者真的是捷運常用族群嗎?」、「看完的感想:一定要記得帶悠遊卡。」、「我是使用者,但沒有這設計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感覺啊⋯⋯」、「設計得不錯 可以改回原本的嗎」。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設計研究院今日也在粉專發文表示,「感謝大家對於『台北捷運中山站再設計』先行釋出的售票區提出的關注及指教,「優化持續進行中,設研院也將偕同各共創單位持續修正。」
設研院說明,與大眾息息相關的公共服務設計是漸進式的過程,同時涉及非常多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因此須取得各關係人需求及各項限制、不同條件的最大公約數。而此次改造將分為多年度、採階段性進行,並透過逐一地釋出,漸進式修正與調整。
這次在售票機區的改造,用「一體的包膜」,將原先單一存在、不同色彩的貼紙整併,強化售票區域的一致性印象。也將原先一般機台、多元支付交錯的情形調整,把相同服務的機台擺放在一起,並且以色帶區分現金支付、多元支付、語音支付。
而在介面上,由於必須沿用舊機台介面系統的限制條件,調整首頁的語言分流,也調整色彩規劃。利用色彩來區分功能屬性,例如金額相關訊息用「黃色」、機台設備狀態使用「綠色」,往下進程的步驟使用「藍色」,取消及返回則使用「紅色」,並以深色背景突顯按鍵,取代原來單一畫面過多的色彩。
此次改造成果也並非定案,還會持續調整,包括網友提出的捷運路線圖和票價高度等。設研院表示,「非常感謝大家對公共設計議題的關注,針對改造案所提出的問題與意見,如票價圖高度的調整、機台付款資訊的呈現等,將進行優化改善。有關售票介面系統,待未來營運單位機台有機會更新後,再進行完善的探討、優化。期待透過系統設計的觀點能給予大眾更好的捷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