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供銷社」回歸的議題近期受到大量討論,令許多大陸網友回想起過去憑「糧票」購物的計劃經濟時代。對此,專家表示,這並非為了恢復計劃經濟,而是為了在市場經濟中更好發揮合作經濟的功能,助推鄉村振興和國內國際雙循環。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中新網》報導,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廣東財經大學大灣區雙循環發展研究院院長陳甬軍說,現在講的重建供銷社,主要是指縣以下的基層供銷社。
陳甬軍提到,這並非為了恢復計劃經濟,而是為了在市場經濟中更好發揮合作經濟的功能,助推鄉村振興和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市場研究部副主任張繼行認為,現階段的供銷社已不是大家傳統意義上的計劃經濟產物,「供銷社緊抓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機遇,圍繞中央關於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在農業社會化服務和農村流通重要作用的要求,主動謀劃供銷合作社改革,基本形成了符合合作制理念和市場經濟取向的供銷合作社新體制。」
張繼行強調,「目前供銷社組織架構中各級出資企業是主體,各出資企業採取市場化、現代化的企業運作方式,公平自主地參與市場競爭。」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繼行說,供銷社並不像大家傳統印象裡只在農村設有經營網點,現階段,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出資企業經營範圍涵蓋農業生產資料、日用品流通、農產品批發、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等,主要經營地點是在縣域及以下地區。在城市,供銷社主要經營業務為「鄰里中心」和「中央廚房」。
張繼行進一步解釋,「鄰里中心」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以滿足日常商品和服務需求為目標,集多種業態和功能於一體的社區便民商業中心,大家在北京看到的「供銷便民服務中心」便是「鄰里中心」的一種形式。
張繼行還說,發展鄰里中心能夠服務老舊社區改造和新社區配套,打造一站式生活服務社區,讓社區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將鄰里中心打造成「普惠民生標杆項目」,有效連接城市和農村,推動農產品進城,助力農產品銷售和農民增收,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