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近日網路上瘋傳「COVID-Omicron XBB變種冠狀病毒是不同的、致命的,並且不容易被正確檢測到」的相關訊息,同時點出6種症狀,直指「COVID-Omicron XBB的毒性是Delta變種的5倍,死亡率也比Delta高」。不過專家經查後直接打臉,該則訊息有多處描述都是「錯誤」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近日流傳關於「COVID-Omicron XBB」的錯誤訊息,內容提及該變種病毒「不咳嗽、不發燒。只會有很多:關節痛、頭痛、頸部疼痛、上背痛、肺炎、一般沒胃口」。
內容更寫道,「COVID-Omicron XBB的毒性是Delta變種的5倍,死亡率也比Delta高。病情達到極端嚴重程度所需的時間較短,有時沒有明顯的症狀」,且在快篩時往往呈現陰性,「這意味著病毒可以在社區傳播並直接感染肺部,導致病毒性肺炎,進而引起急性呼吸壓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該網傳內容,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採訪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說明3大爭議點。
爭議點一、COVID-Omicron XBB症狀為何?
邱南昌表示,「XBB變異株是Omicron『BA.2.10.1』及『BA.2.75』的重組變異株」,雖然新加坡前陣子確實有一波XBB確診潮,不過疫情已較預期提前趨緩。
邱南昌指出,目前證據顯示,XBB的病症和Omicron變異株相似,以輕症為主,如咳嗽、喉嚨痛及發燒,「傳言說『沒有咳嗽、發燒,只有關節痛、頭痛、肺炎』並不正確。」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齊嘉鈺也說明,「目前來自新加坡和印度的一些臨床證據尚未發現XBB感染的疾病嚴重程度增加,且絕大多數感染者的症狀仍與感染其他Omicron變異株相似」,以輕症居多,症狀如喉嚨痛、咳嗽、發燒。
爭議點二、「COVID-Omicron XBB的毒性是Delta變種的5倍,死亡率也比Delta高」是否有科學證據?
邱南昌表示,根據WHO分析新加坡、印度資料,相較於其他的Omicron主要流行株,XBB的疾病嚴重度未增加,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死亡率比Delta高。
齊嘉鈺引用WHO在10月27日發布的聲明表示,二度感染的病例,主要是因為初次感染的是「非Omicron變異株」,像是Alpha、Delta,現在尚無證據證明XBB對近期感染Omicron者有「免疫脫逃」,因此「曾感染Omicron者,再感染XBB病毒的機率低。」
齊嘉鈺也說,目前確實有觀察到XBB變異株有較高的重複感染機率,但主要為Alpha、Delta的曾經感染者,而這並不代表感染後的症狀一定更嚴重,或是重症的風險增高。她也說,症狀的嚴重程度除了病毒本身的毒性、致病力差異,也與民眾本身自然感染或是疫苗接種所形成的保護力有關,自上述兩者得到的免疫保護力會隨時間而衰減,但病毒卻在不斷演化,「因此,仍需要持續監測發生再感染或是突破性感染的動態變化。」
爭議點三、「這種病毒株不會寄存在於鼻咽區,它直接影響肺部」是否有科學根據?
齊嘉鈺表示,新冠病毒的病毒株仍是從眼口鼻的黏膜進入後,才感染到肺部,針對傳言所稱「XBB會跳過鼻咽部而直接影響肺部」目前沒有相關研究證明。此外,現在反而有比較多的證據認為,Omicron病毒株容易感染上呼吸道,「XBB變異株仍屬於Omicron亞型變異株,仍較容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也以上呼吸道輕症為主。」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最後也強調,此傳言從去(2021)年5月4日就開始出現,最初是寫「新冠病毒」,後來隨著不同變異株出現,而有了各種謠言版本,而傳言有多處描述都為「錯誤」訊息。
超夯品開箱!限時優惠只到12/31
免加會員直接買!搶便宜就趁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