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壓歲錢」藏暖心故事 春節3大習俗由來一次看懂

過年的「壓歲錢」習俗,其實暗藏一個暖心傳說。(翻攝自pixabay)

▲過年的「壓歲錢」習俗,其實暗藏一個暖心傳說。(圖/鏡週刊提供)

圖、文/鏡週刊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相較過去少了一些「年味」,大家可能會很開心放春假,但不太了解春節的由來,今天就來整理春節由來、過年習俗的意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華人一年一度的大節日就是農曆新年,由來要從西元前兩千多年說起,當時舜即位天子,帶領著眾人祭拜天地,這天便成為「歲首」,成為農曆新年的雛形;而辛苦的農民經過一整年的辛勤工作,用豐收的作物感謝眾神和祖先,進而演進,在民國之後正式將農曆正月初一訂為「春節」。

而根據過年的傳說,是遠古時代有一隻凶殘年獸,每到歲末就會從海底跑出來吃人,人們為了不被年獸吃掉,家家戶戶都會祭拜祖先祈求平安,也會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餐,後來人們發現年獸害怕紅色、噪音與火光,便開始在當天穿上紅衣、門上貼上紅紙、燃燒爆竹聲,藉此把年獸趕走。而這些之後也成為過年吃團圓飯、穿紅衣、放鞭炮、貼春聯的過年習俗。

另外,春聯則有另一個傳說,古代人相信懸掛桃枝能驅魔,後來隨著時代改變,簡化成以方形紅紙代替。而春聯在唐代流行以對聯的方式書寫,之後明太祖曾在春節期間下旨,要家家戶戶一律貼春聯,並寫上吉祥話,進而流傳至今。

紅包壓歲錢也有故事,據說古代有一個叫做「崇」的小妖,每年都會在新年夜裡出來嚇小孩,一對夫婦就用紅紙包了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頭邊,意外嚇跑了「崇」妖,此後便留下了這個「壓崇錢」的習俗,而隨著時代演進「壓崇錢」就演變成今天的「壓歲錢」,含意同樣都是保佑小孩平安地長大一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點擊看完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