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亭瑋/綜合報導
近來一篇《照護父親9年,我離世界越來越遠》文章,在網上瘋傳發酵,主角是東華大學研究所的教授,為了照顧年邁、失智的老父親,毅然決然放下一切,用自己的人生置換父親的晚年。全文固然沉重,卻也是許多家庭的縮影,更是眾人未來不得不面對的事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郭強生原本任職於東華大學,是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的教授,也是業內知名作家;然而,在2013年間,父親確診失智,於是他必須做出選擇,是要將父親送進安養機構,亦或是放下自己的事業,回台北照顧老人家。
兩年後,郭強生留職停薪3年,回台北親自照顧父親,而這一照顧就是漫長的9年,他坦言,長期照顧的生活是機械的、繁雜的,他時時感到疲累,甚至覺得自己離外界越來越遠,「從早上父親睜開眼睛,量血壓、吃藥、睡午覺、清理家裡,然後給他換衣服、洗澡、協助上廁所,一直到晚上11點就寢,一天大概就是這樣子。」
不過,藉由長期照顧的經驗,他窺見了衰老的真相,直言老不是突如其來的,是一點一點在發生,而社會總是貼上兩個極端的標籤,不是強調樂活,就是將這個過程以淒涼、恐怖來形容,但他認為,真正需要被看見的,是看護人才的流失及社會福利的不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郭強生舉出深刻的一例,當時他在外吃飯,看到旁邊坐了一大桌三代同堂,有爸媽、孩子,還有個外勞陪著、坐輪椅的老人家,那天是一家人幫爺爺慶生,但他們就是聊著自己的事,雖然阿公也在場,但從頭到尾只有外勞餵他吃飯,其他人與他全然沒有互動。
他還談到,擔起照顧責任的人都要知道,失智是不可逆的,頂多就是不讓他繼續惡化,你不能總想著要訓練他,就好像鼓勵老人多爬山,體力就會變好,不是這樣的,而最好的方法是,花時間注意他的詳細變化。
另外,郭強生也不禁感慨,「整個社會告訴我們,育嬰是幸福的,去做老人的照護者就是不幸,所以等到要面對它時,大家會這麼慌亂。在台灣你請育嬰假,只要填了單子,一定可以申請到,夫妻倆輪流各請3年,而且不得拒絕申請。我為了照顧父親留職停薪,叫做侍親假,要1年1年請,1年1年續,還要經過學校各級單位核准,系上要能配合你。」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接著說,「很多人覺得,反正老人就是風燭殘年,你請假幾天趕回去,送了終,見最後一面就好,你父親真的不行的話,需要1、2年嗎?錯了,這時代已經不是這樣,老人臥病的時間,10年、20年是常態。照顧老人,我已經進入第10年了。」
文中鉅細靡遺地描述,郭強生與父親的互動、摩擦與成長,而他更感性表示,「我是從這個家裡來,所以成就了我這樣子的人,體會到這種相連的感覺。是我需要父親,我賴在父親身上,怕離得太遠,就會失去自己跟家這件事的最後連結。」
最後,郭強生鏗鏘有力地說,「我只知道,生命中其他消失的過往,我都可以放手,但這次不能。我只有一個家,不想等到一切都過去了,才來哀悼、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