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兩會/通膨影響!中共軍費將緩增 強化演習「劍指」美日涉台

▲▼解放軍。(圖/中國軍網)

▲涉台學者推估,今年大陸國防預算受通膨影響,持續緩增。(圖/中國軍網)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大陸全國「兩會」本週末即將登場,今年大陸軍費是否持續緩增?兩岸軍事專家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訪問表示,大陸國防預算都有長期發展規劃,不會突然增加軍費,主要每年受到通膨影響,預估2023國防預算會比去年7.1%再增速一些,但還是少於國際平均數2%。大陸軍事學者也提醒,「反倒是美國一直在備戰,中國必須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兩會人大開幕行前記者會,外媒罕見未發問「大陸軍費增長空間」,全力聚焦俄烏衝突。檢視解放軍過去三年軍費同比增長數字,2020年是6.6%,2021年小幅增長來到6.8%,2022年是7.1%,每年以0.2%至0.3%速度緩增。相較2022年拜登簽署約778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法案,美國軍費增幅依然遙遙領先中俄。

▲解放軍軍演。(圖/CFP)

解放軍國防預算持續緩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中共軍費預算持續增加?大陸軍事專家宋忠平分析,「今年會比去年的7.1%增速適度增加,主要『天下不太平』,尤其(大陸)周邊不太平,無論是台灣問題,南海、朝鮮半島問題,中印邊界都需要增加軍費來加以應對。」

宋忠平進一步解釋,大陸方面軍事預算佔比GDP1.4%到1.5%,相較國際2%平均數都達不到。舉例北約平均數也是2%算是最低標準,今年7月北約領導人峰會表態,可能把軍事預算提升大於2%。「表明中國的軍事預算實際投入很少,有必要增加軍事預算空間。」

去年,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吳謙也強調指出,「與美國等軍事大國相比,中國國防費仍處於較低水平。中國的國防支出不論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還是國民人均國防費、軍人人均國防費等都是比較低的。」

▲台灣軍事專家張競指出,大陸國防預算要從長期建軍趨勢來觀察。(圖/翻攝央視軍事)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共軍費緩增主因之一「通膨」

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強調,「大陸軍費變化是長期建軍趨勢,不會因應短期的戰略態勢變化,產生配合性應急增長效應,只可能根據整個建軍發展政策,做出大幅度的調整。」

他進一步解釋,軍費突然增加通常都是配合建軍政策,比如,軍民融合的構想,清理軍地財產,都需要大量資金增加。重大政策變革需要大量的投入經費,才會有大量的增幅,否則都是因應全球通貨膨脹,才會適當成長。

宋忠平也指出,「通膨壓力也是中共緩增軍費主因之一。」提高官兵待遇、解放軍換裝需求、大量新型軍事裝備採買,都需要增加軍事預算。

比如,解放軍官兵服役年限不同,每年都在遞增,崗位、職務津貼等自然隨著年限增加,受到通膨壓力,軍隊整體費用一起增加,其他國家軍隊也面臨同樣問題。

宋忠平表示,添購新設備軍武都需要花錢,像是人工智能、無人機已經成為各國標配,無人機本身能承擔的軍事任務非常多,尤其解放軍各軍兵種開始使用大量的無人機,都是武器裝備增加的重要考量,持續更新換代,升級維護,都需要錢。

▲大陸軍事學者宋忠平分析提醒,「美國一直在備戰,中國要高度警惕。」(圖/CFP)

增強軍事訓練「劍指」美日

美國智庫不斷釋出各種「兵推」研究,風向全不利於台海局勢。宋忠平分析,「表明美國一直在備戰,中國必須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他認為,美國不斷「兵推」有兩種意思。「一是,煽動兩岸之間紛爭,讓中國人打中國人。」二是,美國有介入「台灣問題」的戰略考量,舉例美軍經常在大陸周邊不斷地抵近偵察和軍事演練,日本和其他國家也在南海進行軍事演練,都是在應對「台灣問題」做軍事準備,加強實戰化準備。

美國有意備戰情況下,也是解放軍增加軍費預算主因之一,訓練經費成為關鍵重點。每年解放軍都有大量軍事訓練,包括周邊國家的軍隊都在進行演習。因此,解放軍軍事訓練頻度、力度、廣度都比以前要大的多,自然增加更多訓練經費。

宋忠平強調,「解放軍任何軍事準備,都不是『針對』台灣老百姓。域外勢力和台獨份子如果把台灣分裂出去,解放軍就會把軍事演練軍事預案轉為軍事行動,主要針對外部勢力和國家,就是美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