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罕病新藥仍有23項排隊等給付,編列專款卻年年有「餘」也為民團詬病。罕病基金會表示,過去6年專款未執行率達35.877億,去年編列的87億專款,也有1成沒用完。健保署今(2)日回應最新藥物收載情形,另說明給付2大給付新措施,除了分期付款外,更可在效果不彰時要求廠商合理退款。今年編列的99億專款,有望達到100%執行率。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罕病藥物市場小、開發成本高,一向有「孤兒藥」之稱,因費用非一般家庭可負擔,若無健保支持,無疑使家庭經濟及生活陷於困窘甚或絕境。
自2020年至今,罕見新藥累積未給付達23種、可照顧19種罕病,通報人數截至2023年1月,共有7,144人。然而其中高達29%病友(2072人)已經過世,顯見罹患罕見疾病死亡風險相對高,更應加速給予病友治療。而這19種疾病當中,仍有8種罕病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式,約3172人仍在等待藥物治療的機會。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罕病基金會公布的23項等待健保給付用藥,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公布最新收載情形。在23項藥品中,有4項廠商未提出申請,5項廠商自行撤案、1項經共擬會審議不收載。
目前審查中的藥物仍有9項,包括SMA基因治療藥物、泛視神經脊髓炎(NAOSD)用藥、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LCA)用藥,以及Dravet症候群用藥,將陸續審查排程。
而在通過藥物共擬會審查的4項藥品中,1項多發性硬化症膠囊劑型已於今年3月1日納入健保給付,每年約有170名病患在藥物上有「多一項選擇」。另外3項通過給付藥品,則有待廠商確認供貨意願,若一切順利,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納入健保給付。